健康频道 > 健康新闻 > 正文

孩子口齿不清、说话结结巴巴,可以到这个门诊看看......

2024-06-26 09:42 来源:青岛妇女儿童医院
分享到:

当遇到孩子说话口齿不清、结结巴巴的情况,有的家长因此感到焦虑,也有的家长认为“等长大些自然就会好”。如果这种情况延续到一定年龄阶段,孩子可能正在遇到语言发育问题。

青岛妇女儿童医院康复科专家温馨提醒:提高警惕、尽早干预。

亮亮(化名)3岁的时候,妈妈发现他说话就有些磕磕绊绊,但认为孩子还小,没有在意。随着年龄增长,亮亮表达仍然不流利,开始变得敏感、不爱说话,性格也变得脆弱,情绪起伏比较大,在幼儿园不敢举手回答问题。近日,妈妈带着4岁的亮亮到青岛妇女儿童医院康复科语言障碍门诊就诊。医生经过评估,发现患儿存在80%句子不流畅、说话伴随面部动作等问题,甚至出现社交退缩心理,诊断为“口吃”。经过专业治疗和干预,妈妈惊喜的发现,孩子变得开朗自信起来了,说话越来越大声了,性格也越来越阳光了,亮亮的口吃问题在短时间内有了非常大的改善。

什么是口吃?

口吃(俗称“结巴”、“磕巴”)是言语正常流畅度和时间停顿模式的紊乱。表现为声音、音节、字或词的重复伴有声音或字词的延长。

伴随症状:眼睛眨动、下巴抖动及头部的动作,这些动作可以用来减轻口吃的程度,同时也会导致社交恐惧和尴尬。患儿会出现急于表达,讲话语速紊乱,失去正常的节奏和停顿;讲话时语气不连贯,有字音重复、停顿、卡壳和词句中断等现象。

口吃是遗传的吗?

口吃是一种多因素影响的生理性疾病,遗传因素只是其中一方面;儿童口吃还与环境、性别、神经功能等相关。

口吃会痊愈吗?

多数在语言发展早期表现言语不流利甚至口吃的儿童会痊愈。一半以上的儿童可不经任何干预自然痊愈。

家庭如何干预?

患儿可以在医生和言语治疗师指导下,进行家庭的干预训练。

1.让孩子降低语速或使用柔和的辅音。这样既可以减少口吃的发生,又可使人听得清楚。当孩子不再口吃时,再慢慢提高其说话速度。对于每句话第一个字要诱导孩子缓慢地、轻轻地发出音来。

2.家长减少提问次数。家长与孩子交流时,应多以实物或正在发生的事情为话题,利用简短的句子和孩子本身展开话题,说话内容要恰当,不要让孩子感到你在给他训练,否则孩子可能会拒绝。

3.营造放松的环境。在日常营造一个放松、欢乐的家庭氛围。不要让儿童因为口吃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压力;不要当即打断、纠正孩子说话;家长说话时,要放缓语速,情绪缓和。

如果正在为孩子的口吃发愁,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康复科专家的建议是:

1.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明确诊断 。  

2.配合家庭干预矫正孩子口吃问题。

3.听从医生和言语治疗师的建议,进行专业的指导及训练。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