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青岛十分少见地连续下了几天大雪,雪景固然美丽,但雪天路滑,稍有不慎就会摔个“屁股蹲”,年轻人尚且防不胜防,老年人更是容易中招,因意外滑倒造成骨折的不在少数。为此,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主任程明国特提醒广大中老年朋友,遇到雨雪恶劣天气,请谨记四字秘诀——“减少出门”。
雪天路滑:
骨科收治骨折患者数量激增
程明国主任介绍,从下大雪开始,在短短几天时间内,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因雪天滑倒造成骨折的住院患者就有50余位,远远高于平时,“如果算上伤势较轻、仅在门诊接受治疗的受伤患者,那数量可能要上百了。”程明国主任说,“由于在为骨折患者处理伤处时需要使用夹板固定,患者过多导致夹板不够用,我们进行了加急采购,采购过程中了解到其他医院骨科也有类似的情况。”由此可见,青岛这场大雪造成的骨折患者数量激增并非个别现象。
此次住院的骨折患者主要是50-80岁的中老年人,其中女性偏多,程明国主任解释说:“我们了解到,女同志们可能更多地承担了家里买菜做饭的任务,所以即使下大雪也需要外出,就更容易滑倒。”此外,女性绝经后由于激素代谢等因素的变化,患骨质疏松的年龄相较于男性往往会更早,所以女性中老年人是意外骨折的“重点光顾对象”。
手腕骨折:
下意识用手撑地反而惹了祸?
很多人觉得,在摔倒的时候赶紧用手撑地可以形成缓冲,防止身体直接撞击地面,但实际上这是完全错误的做法,用手撑地会导致全身的重量瞬间压在手腕处,造成手腕骨折的风险反而加大。据了解,此次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住院患者中绝大多数都是尺桡骨骨折,也就是俗称的手腕骨折。
那么摔倒时的正确姿势应该是什么呢?程明国主任介绍道:“摔倒时两手应及时护住头部,防止头部摔伤,千万不要用手撑地,倒地时最好侧身着地或者圆滚式着地,减少地面对身体脆弱部位的冲击。”
但是,滑倒往往在刹那间发生,还来不及反应就已经倒地,此时又该怎么做呢?程明国主任建议大家摔倒后应该先观察自己什么部位疼得厉害,如果腰部或腿部痛感明显,就不要随意站起来,否则可能导致骨折错位更加严重。如果可以自行站起,也应尽快就医、就近就医,及时排查身体是否有骨折,根据专业医生的指导对症治疗,若是软组织损伤,则冷敷即可,若是轻微骨折,可采取夹板固定、石膏固定、抬高患肢等方式。
减少出门:
专家送您雨雪天气“防摔秘籍”
骨折对老年人的伤害不仅仅只是患处疼痛,还会对身体健康带来一系列的负面连锁反应:例如平时控制良好的高血压、高血糖等心脑血管基础病可能会因手术、疼痛导致病情加重;如果摔伤后老人不愿去医院治疗,一昧在家卧躺休养,可能导致褥疮、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因此,中老年人在雨雪恶劣天气一定要注意安全,避免意外摔倒。
程明国主任认为,防止老年人雨雪天滑倒意外骨折最直接也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减少出门、尽量不出门。如果必须要出门,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01穿有橡胶底或凹凸不平防滑设计的鞋;
02不要穿得过度臃肿,容易行走不便;
03走路时选择有积雪等摩擦力较大的地方,尽量避免直接与光滑冰面或被汽车压实的雪面接触;
04走路时采取“小企鹅”式走路法,膝盖微屈、双脚打开至肩宽、重心放低、小碎步走路;
05双手不要揣兜,保持身体平衡;
06出门时尽量能有年轻人陪同搀扶。
相关链接:
正确的跌倒姿势是什么?
多数老人对预防跌倒没有明确的意识,在发生跌倒时,常常无法在突发情况下做出正确的选择,最终导致非常严重的跌倒损伤!因此,老年人要学会,当跌倒不可避免发生的时候,如何尽快、正确地进行应急反应,最大程度地减轻由跌倒导致的伤害。
01在跌倒时想要减轻损伤,需要避开关节、头部等重要部位,并且尽量减少支撑。跌倒发生时迅速放松全身肌肉,主动屈曲四肢关节、弓腰低头、双手护在头部、双肘屈于胸前、团身、顺势倒下。
02跌倒时尽量做到以一侧身体着地(左侧或右侧),在前倾或后仰时一定要旋转身体达到这一姿势。
03放松肌肉、屈曲关节及弓腰可以主动降低重心,减轻倒地时的冲击,并可防止肌肉、肌腱的拉伤以及因巨力牵拉导致的骨折。
对于老人来说,在跌倒不可避免发生的时候,至少在潜意识里面要想到这些动作,哪怕仅完成其中一项,如侧倒、如护头,相信也可以大大减轻跌倒的伤害及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