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孩子走路容易摔倒,有的孩子则向家长诉说不愿意走路,家长们切勿忽视,这些情况可能孩子患有扁平足……
近日,1岁多的康康(化名)开始学步走。但家长发现宝宝没走几步路便不愿意走了,走路姿势也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为了解决孩子走路问题,康康妈妈带孩子来到青岛妇儿医院康复科门诊就诊。接诊专家发现孩子双足外翻明显外侧足部不触地,因足踝关节稳定性差,仅能扶站扶走,患有扁平足。
康复专家经过评估进一步发现,患儿存在明显的肌张力低下、关节韧带松弛,运动里程碑发育受限。同时生物力学评估结果显示:足踝稳定性差、跟骨外翻、中足塌陷。
扁平足其实是一种通俗的讲法,是一种足部的形态异常,人正常的脚底内侧是自然的弓形,而扁平足患者脚底是平的,没有明显的足弓,站立时脚底内侧可以直接触地。有遗传、先天因素,也会受后天不良习惯的影响。
尽管轻微的早期扁平足是足弓发育中的自然现象,但部分患儿会因此引起足部外观改变,如距骨内侧突出、跟骨外翻、足跟肌腱紧张等。随着年龄增长会出现脚痛、小腿或膝盖疼痛;行走时容易疲劳、运动不稳可导致摔跤或协调不良。如果不及时治疗,长期足部力线异常还会影响下肢和脊柱其他关节的发育,导致X型腿、骨盆前倾等不良后果。
儿童康复中心帮康康制定了促进运动发育和肌肉激活的PT(理学疗法)家庭干预方案,量身定制了足部矫形支具,帮助矫正足踝异常力线、调整足底压力分布、改善下肢支撑和步行稳定性,以实现早日独立行走。经过定期门诊指导下“家庭介导的康复模式”治疗4个月后,康康很快便可以独立行走,运动水平明显提升,生物力学各指标明显改善。
婴幼儿时期发现扁平足需不需要处理?
由于婴幼儿足底有较厚的脂肪层,足弓尚处于发育期,站立和行走时往往表现为内侧足弓不明显、整个足底触地面积增加、轻度扁平足,这种发育期的单纯扁平足不需要处理可以随访观察。
出现这种情况,需尽快就医:
如果伴有明显的跟骨外翻、出现了文章开头描述的症状,则需尽快就医。
青岛妇儿医院康复科专家提醒:想要避免扁平足的不良后果,应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早期治疗性干预可防止日后出现明显的舟骨或趾关节突出,减少疼痛等症状的发生,有助于更好地稳定运动。
日常生活中,扁平足孩子应注意控制体重,劳逸结合,在医生指导下做足踝部的康复锻炼;选择一双合适的硬底硬帮带有足弓支撑的鞋;可以做踮足、屈曲足趾等运动,避免长距离行走,活动后及时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