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冠病毒感染的患儿骤然增多,特别是本身有基础疾病患儿病毒感染后,病情进一步恶化,给原本在冬季就紧张的青岛妇女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增加了更多的压力。
PICU收治的患儿中,坏死性脑病、致死性暴发性脑水肿、肺炎感染造成的危急重症居多,容易引起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甚至危及生命。对于重症患儿来说,这里是他们“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在第一时间预见到可能到来的救治高峰时,PICU立即组织查阅资料,与多学科专家商讨,共同制定了危重症新冠感染患儿诊疗方案,早期识别重症病号,早干预、早治疗,努力将疾病的损害降到最低点。
120急救车转运的、急诊和发热门诊送来的、由其他科室转入的……很快,PICU病房就满员了。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医护人员也相继病倒。12月23日-24日,人员紧缺最为严重,成为黎明前的“至暗时刻”,仍坚守的同事担负起整个科室运转的重任:
早上,重症医学中心主任,小儿心内首席专家李自普教授带队查房,针对患儿病情进行疑难病例讨论。科学完善的应对方案,及时的知识普及和有条不紊的救治措施为科室所有人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当科室人手不足时,PICU的工作人员每个人的任务更重了。而此时,李晶主任还是不断收到有危重患儿需转入的求助电话:“有患儿急需上呼吸机抢救”“有患儿抽搐十余次、高热昏迷”“有患儿……”救治急危重症患儿,每一分一秒都是生死时速,都可能性命攸关。她们不敢迟疑,只能加速稳定患儿的转科,加速腾床,加速做好接诊准备,加速加速……
在科里工作30多年的资深专家刘瑞海更显忙碌。临床经验丰富的他经常要参与重症孩子的紧急救治,而当他稍微空闲时,“闲不住”的他又开始为孩子做腰穿、拍背、吸痰。同事说:“科里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刘老师的身影……”而他却说“事情总要有人做,病情不等人”。
刚为心肺衰竭患儿进行气管插管的医生申金梅马上开始了下一场救治,120紧急转运来一个心肺复苏后的孩子,发热门诊、急诊几乎同时送来呼吸衰竭、昏迷的新冠感染患儿……近20个小时的夜班,患儿一个接一个,申金梅一刻也没有休息,下班后才觉得全身酸软,甚至刚结束心肺复苏后常常手抖的拿不住笔。
主治医生潘桂梅为了更多的患者,无暇顾及家中年迈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带病坚守在工作岗位。除了正常救治外,潘桂梅还负责科室排班,看着同事们一个个陆续感染,反复高烧的,咳嗽咯血的,咽喉嘶痛的,浑身疼痛的……已经“阳”了的她更不忍请假休息。
“没事,扛一扛就过去了,同事们都在带病坚持,我不能给科室和大家添麻烦。”靠着两片退热药,顶着剧烈咳嗽和浑身酸痛,住院医生张晓艳又撑过了忙碌的一天。爱人也是医生,他们约定谁也不能掉队,把两个年幼的孩子交给老人照顾后,毅然返回工作岗位。
同样给力的,还有PICU的护士们:
护士长张萍身体不舒服,孩子也高烧40℃好几天,她说“看着一个个患儿被推进监护室急救,同事冒着虚汗胸外按压,咳着血痰奋战,我真的没办法休息”;
护士井伟伟体温高上来,边吃退烧药边说:“我还有很多活没干完”;
护士殷慧丽,夜班时烧到了40℃,浑身疼的站也站不住,吃了药又坚持回到通宵夜班岗位上;
还有顶着高烧、坚持夜班后已经失音的丁志红、陈茜茜、刘秀峰,身怀六甲的李飞飞,14个小时夜班后累的哆嗦着脱掉隔离衣的屈佳璇……
这是至暗时刻,却又仅仅是PICU忙碌日常的一个的缩影。在承载着每一个家庭的小生命背后,科室每个医护人员都付出了最大的努力。惟其艰险,更显勇毅,他们知道,身患重症的孩子们需要他们,坚守的同事需要他们。
“这段时间是我们经历的最艰难的时刻,在生命面前,没有人敢倒下,没有人轻易休息,是所有人的坚守让我们看到黎明即将到来。”说起这些,PICU李晶主任仍深受触动。
儿童重症监护室专家提醒:大多数孩子新冠感染后症状较轻,但如果孩子有1型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心脏病或其他的复杂慢性基础疾病,可能会增加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家长需要警惕,及时就医。
在生与死的“战场”上,在黎明前的至暗时刻,PICU医务人员团结一致、共克时艰,以坚守诠释责任担当,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铮铮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