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职业能让人心甘情愿地加班加点且不辞辛劳,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自豪感、满足感和成就感,能让人择一事、终一生,这份职业,就是医生。在张小涛教授看来,尽管职业起源于父辈的意愿,但他很幸运能从事这份职业。长期的临床实践和深刻的责任意识已经使他自觉地把职业当信仰,坚守“结果导向和问题导向”的初心,以善于思考、敢于创新和勇于胜利的进化思维来对抗变化多端的肿瘤。这是青岛市中心(肿瘤)医院肿瘤防治中心主任张小涛教授27年来职业生涯始终如一的精彩凝练。
关爱、帮助和治愈,才是人文医学最本质的使命
众所周知,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极其不易,需要将责任意识和情怀意识排在首位,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肿瘤科医生更难,需坚守信仰、立足岗位之上,完善与患者的沟通技巧和沟通方式,才能真正围绕主诉解决问题。张小涛教授说,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从患者生病角度来理解和共情病人,从为患者缓解病痛的角度上出发来调整自己的情绪和状态,才能取得疗效“双赢”的局面。
“自我精进的能力是肿瘤医生的核心竞争力,保持“空杯形态”地虚心学习,与时俱进才能不负性命相托。我们要将能够攻克肿瘤的手术、精准放疗、化疗、靶向免疫、抗血管介入和微创治疗等所有医学有效手段,有序巧妙地组合起来,尽量减少并发症和毒性反应,才能最终达到更好地的效果”,张小涛教授指出,只有立足于精准医学诊断,将多学科专业知识融会贯通才能跟“死神”一较高下。
“医”路忘我 不断前行
“随着从医年限增长,我对疾病的认知每刻都在刷新,对健康及维护的理解更加深刻,实践经验越来越多,病号也随之增多……为了能高效准确地了解患者病情,无论坐诊还是查房,对每位病患的详细资料进行梳理,都是我日常工作中循环往复却又不可或缺的过程。早上7点上班,午饭简单解决,晚上七八点下班,这就是我的生物钟,谁让每日的时间长度是固定的呢”,张主任笑着告诉记者,这种工作常态虽会带来疲累,但因热爱而萌生出的强大满足感又让其沉迷其中,在这份忘我的从医之路上边走边悟,日渐升华,张小涛教授一走便是27年。
传承父辈精神 激励后辈进步
张小涛教授出身医学世家,爷爷擅长推拿按摩技术,经常为乡村周边的邻居服务,随叫随到、不辞辛苦,这种奉献的精神和责任,从爷爷开始,到父亲,一代又一代,最后落在了年轻的张小涛身上。“我父亲是一位中西医结合的医生,那时候乡亲们条件不好,他为患者垫付医药费是常事,不仅如此,他还经常留患者和家属在家吃饭。如何了解患者和帮助患者这一课是父亲最先教导我的”,这令张小涛教授在日后的工作中,习惯性的换位思考,因为儿时起,将救治生命放在首位的信念便刻在了他的骨子里。
张小涛教授说,对年轻医生来讲,一旦选择职业,就要热爱自己的职业。学习专业知识,加强人文修养,提升沟通能力和技巧,深刻把握患者主诉,总是去帮助、关爱和治愈,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坚持不懈,就会发现想让职业生涯不精彩都很难!
医学科技助力治愈肿瘤 精准医学让肿瘤成为慢性病
随着时代变迁,医学新技术和新设备日新月异。肿瘤医生只有掌握最前沿的经验和技术,不断地融合于抗肿瘤多学科临床实践按,进而解决肿瘤疑难杂症,使肿瘤已经演变成类似于高血压病一样的慢性病。当然,要治愈癌症,精准预防和早诊早治还是关键环节。
“随着精准基因检测和分析,精准放疗技术,信息技术和影像技术的进步,精准医学发展迅猛。因此,肿瘤的分子生物学分型更加细化。这样我们更有针对性地治疗肿瘤,疗效大大提升,既往不能治愈晚期癌症也变成可治愈的疾病。肿瘤诊疗的巨大进步让我们对从事的肿瘤专业更加有信心,更加有成就感”,张小涛教授指出,我们自己的团队,在精准医学和精准放疗探索的道路上,不但与时俱进的掌握这两方面知识,还在实践中升华极立体定向放疗技术(SRS和SBRT),形成了特色的洋葱样放疗同步加量技术(OSB技术)。围绕消灭肿瘤的“初心”的根本目的,把所有杀瘤手段融入临床多学科中,以高效低毒为根本目的,以医生职业情怀为支撑,把肿瘤诊疗临床实践做得更加同质化,更加精进,取得优异卓越的疗效。
磨砺以须,倍道而进!为了把患者从病痛和死亡边缘救回,张小涛教授从不敢有所懈怠,夙兴夜寐奔赴在救治疑难危重症患者的道路上,把大量的精力用在了肿瘤防治上。为了匹配患者对优质的人文医疗需求,满足差异化的医疗服务需求,他立誓要把技术+人文“双效合一”,将精准医学和精准放疗技术完美结合,治愈更多癌症患者,造福社会。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