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 健康新闻 > 正文

【医师节特辑】听他们讲述自己的“医者初心”

2022-08-19 14:00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青岛新闻网独家】

(记者 李丽涛 孙志文 徐斌)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生死攸关时“医”无反顾,多少次在无影灯下化险为夷,用凡人之躯托举生的希望。一身白大褂是他们的标志,“救死扶伤”是他们代名词,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医生。在2022年中国医师节前夕,记者采访了5位从业多年的医生,讲述他们的“医者初心”。

孔军:援非四年坚定初心,“医生”就是“一生”

如果要问“医生”这个职业意味着什么,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脑病诊疗中心神经外科主任孔军的回答是:“我的一生。”从小在医生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孔军早早就做好了从医的选择,承担起救死扶伤的职责。

做一名好医生必定是艰苦的,29年来临床、科研样样不落,一台手术长达十几个小时,加班早已是家常便饭,有时候连轴转上72小时也不能合眼。当年一起学医的同学选择“下海”,看着他们聚会上高谈阔论意气风发的样子,孔军内心也曾有过片刻的动摇:自己的选择值得吗?

2007年,孔军作为援非医疗队队长前往坦桑尼亚,4年艰苦条件下的磨炼,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医者初心。初到坦桑尼亚,当地医疗水平的确有限,全国4000万人口,加上前来援助的孔军,仅有4位医生能做脑科手术。克服种种困难,孔军带领医疗队迅速驻扎,开启高强度的医疗救助工作。

没多久,当地居民都得知这里有一位医术精湛的中国医生,纷纷慕名前来。当一次次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家属眼里的感激,甚至双手合十跪拜,此时此刻,医生在他们眼中就是和信仰一样的存在。孔军说,看到那样的画面,自己也不禁被感动,那一刻他深深明白医生这份职业的价值是任何金钱都无法衡量的。

王海波:在从医道路上,保持年轻的心态

从医30余年,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乳腺病医院院长王海波绝对算得上行业前辈,但他却总说,干好这行要有一个年轻人的心态。

10年前,从普外科专攻乳腺外科,王海波就是凭着一股“年轻人”的执拗劲儿,在领域深耕成为行业翘楚的。当年从普外科到乳腺外科,在旁人眼里可能是从大舞台转到小舞台,但真正进入其中才发现,这是一个急需开拓创新的医学领域。

随着精细化医疗的深入发展,大家对于专科医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临床上见过太多因为对乳腺认识不足而延误治疗的案例,让王海波更加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科普乳腺防治知识、推进免费筛查工作、精进乳腺治疗与术后重建技术……

前进的路上也会遇到挫折,特别是面对乳腺癌患者,在百般精心的治疗后却得不到满意的结果,难免让人觉得挫败。“越是这种时候越要打起精神,这些挫折更能激励我继续向前,不断钻研创新,用过硬的技术治愈更多患者。”王海波说,自己将充满热情地永远向前。

张小涛:从医不只是谋生,更是一种信仰

“累只是体力上的,但心里是快乐的。”青岛市中心医院肿瘤防治中心主任张小涛这样总结自己27年来的从医感受。在张小涛看来,医生这份职业不只是为了生存,更是一种信仰。

对于自己的职业,张小涛一直有一份自豪感。当患者将生命托付于你的手中,那份救死扶伤的信念感会油然而生。当看着患者从死亡线的边缘被拉回,所有的加班加点都是心甘情愿。90年代的肿瘤治疗还只是放化疗,后来大量的靶向药物极大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也提高了生活质量,很多患者可以仅仅依靠每天口服一粒药物就能治疗肿瘤,生活跟正常人没什么区别。如今进入免疫治疗时代,又出现免疫治疗药物的神奇疗效,也看到了部分患者肿瘤治愈的希望。

看着身边的患者慢慢恢复,感受着医疗技术的不断革新,作为参与其中的一份子,张小涛始终心怀那份“大医精诚”,坚定信念为更多患者带去健康。

张静:能成为一名医生,是我的幸运

回想自己14年来的从医之路,张静反复提到的一个词就是“lucky”幸运。作为一名小儿眼科医生,张静说自己一直在为热爱而奋斗。

直到今天,张静都忘不了自己下定决心成为医生的那晚。高三那年,爷爷突然住进了ICU,站在病房外的她急得团团转,却帮不上任何忙。那一刻,张静才意识到,如果自己能成为一名医生该多好呀。幸运的是,张静以优异的成绩如愿考上了医学院,如今也作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斜视与小儿眼科主任,成为行业的骨干力量。“幸运”二字的背后,其实是她日夜的奋斗。

在张静看来,从事医生这个职业,“热爱”二字尤为重要。因为“热爱”,才能苦心钻研;因为“热爱”,才能处理好所有的负面情绪;因为“热爱”,才能让自己不忘初心。“最有成就感的时刻也许并不是完成一台精彩的手术,而是患者脸上一个简简单单的笑容。”身处小儿眼科,张静常年与小朋友们打交道,抽屉里摆满了不少孩子们送的千纸鹤、小贴画。“看着小患者们健康成长,这份乐趣是任何职业都替代不了的。”

周宓:学会去治愈,更要学着去安慰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从医近30年,这是周宓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作为青岛市市立医院肿瘤中心放射科的一名医生,周宓认为这也是他从医生涯的真实写照。

针对肿瘤而言,现阶段的医学技术很难将其治愈,周宓说自己每天的工作更多是在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在很多人看来,肿瘤中心的医生可能早已见惯了生离死别。但周宓却认为,这份工作让他更加敬畏生命,更加体会到“医者仁心”四个字的含义。

在临床上,除了精湛的医术,周宓也要求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疏导者。谈癌色变,肿瘤病房里常常会见到患者愁容满面。此时,除了给出合适的治疗方案,与患者的沟通也十分重要。“在病床前谈谈心,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和心路历程,让他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和治疗。”

熟悉周宓的患者都知道,他总是挂着一张笑脸,不论见谁都是乐呵呵的,为病房增添了不少生机。“学会去治愈,更要学着去安慰。”周宓说。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