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源性腹痛目前认识度严重不足
小孩子出现腹痛的情况特别多,经常是肚子痛得看似很严重,但是到医院行相关检查,常常并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此类的小儿腹痛,我们往往称为功能性腹痛,其实这类的小患者病因往往也并不在腹部,而在支配腹腔脏器的神经,而这些神经又是从哪里发出的呢——脊柱胸段。由于小儿骨骼的生长发育与神经的生长发育并不一定匹配,再加上不当活动损伤,脊柱区带软组织发生病变,造成牵拉、卡压控制腹腔脏器功能的相关神经,导致了腹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的出现。
肚子痛,常在背部有反映
最早开展“脊柱源性腹痛”治疗的应该当属中医人,早在2000多年前,《黄帝内经·灵枢·背俞》中云:“则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俞也。”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腰背部的俞穴,我们统称为背俞穴。脏腑发生病变时,常可通过经气传输,在所属的背俞穴附近出现疼痛、过敏等阳性表现。通过针或手法操作,刺激相关穴位,调畅脏腑气机,脏腑疼痛可随之缓解。
大部分患儿,行相关手法调整胸椎小关节,疼痛即刻消失,通过这种非针非药的治疗,笔者接诊的几十例小患者,很少有失手。
个别严重的患儿,就要配合小针刀治疗了。针刀通过对脊柱区带病变部位或俞穴的刺激松解,纠正了脊柱生物力平衡失调,解除了神经的卡压与牵拉,恢复了电生理线路通畅,再辅以手法,腹痛很快就消失了。
脊柱源性腹痛,目前尚不被大多数人所了解,即便是医学同行,但是,通过大量的临床病例来看,这种不被现行教材所重视的病因,其实在临床中是非常广泛存在的,当你的孩子出现肚子疼,不要老是盯着肚子,也要关注他们的脊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