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 健康新闻 > 正文

女子看斑马线变成波浪纹,市立专家:不是幻觉,是黄斑病变

2022-06-08 14:35 来源:青岛市市立医院
分享到:

天天过的路口斑马线突然成了大波浪?走了几十年的“波螺油子”变成了晃眼的马赛克?

去年青岛的王女士(化名)忽然发现自己的眼睛似乎开启了“特效”,自己眼中的整个世界开始变得“扭曲”,变形的视界给她带来无尽的苦恼,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青岛市市立医院眼科门诊就医。

看东西变形,原来是眼睛这里破了个洞

眼科中心主任周占宇接诊了王女士,检查发现她的最佳矫正视力仅有0.15,并且视物变形明显,经过检查,最终确诊为“右眼高度近视黄斑裂孔”。

先来说说什么是黄斑。黄斑本身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位于眼球内部视网膜上的一个位置。如果把眼睛比作照相机的话,那么角膜就相当于相机的镜头盖,而晶状体就相当于相机镜头。当眼睛看物体的时候,这个物体就会呈现在我们的视网膜上,当光线从前方进入到眼球后,我们就称为黄斑,黄斑是视觉最敏锐的特殊区域。查视力表时,查的就是黄斑区的中心视力,一旦黄斑部位发生了病变,中心视力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王女士患有高度近视,眼球长,裂孔直径又很大,只能通过手术来帮助裂孔愈合。传统的黄斑裂孔修复术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单纯内界膜剥除术,对于王女士的眼睛来说,这种手术的裂孔闭合率低于50%,而黄斑裂孔是否愈合,直接决定了患者的视力能否提高;第二种是内界膜填塞术,可以提高患者的裂孔闭合几率,但这种闭合是瘢痕愈合,对恢复黄斑正常的结构层次并无帮助,而术后视力的改善与视网膜外层光感受器细胞的结构完整与连续与否有密切关系,有时裂孔闭合很好,可视力恢复不理想,就与后者的结构不连续有关。显然,对于王女士来说,这两种传统术式都不是理想的选择。

突破常规,内界膜反折覆盖术解难题

为了帮助王女士恢复视力,周占宇主任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后,一种不同于常规的术式进入他的视野——内界膜反折覆盖术。这种手术方式能够解决以上传统两种术式的局限性。经过全面考量,周主任最终决定为王女士采用黄斑裂孔鼻侧内界膜反折覆盖术。

由于轴性高度近视患者的眼球比正常人长了10mm左右,手术器械很难触碰到眼底,手术过程异常艰难,对术者是个高难度的挑战。周主任凭借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艰难地成功剥除黄斑裂孔鼻侧半圆形的内界膜,将其向颞侧反折覆盖到了裂孔上。

术后周主任表示:“手术过程虽然艰辛,但是相对于患者能够获得的效果完全值得。首先,在长期随访观察过程中我们发现,内界膜剥除术后易发生神经纤维素的分离(如下图),且往往颞侧更为严重,神经纤维素的分离会带来微视野的损伤,这次手术我们选择只剥除鼻侧的内界膜,保留了颞侧的,这样患者微视野损伤会大大降低;其次,该技术可以松解内界膜对黄斑区的牵拉,又能够恢复或保持Müller细胞(哺乳动物视网膜上的主要神经胶质激活细胞)的完整性,将大裂孔闭合率提高至95%,而且不会干扰视网膜外层的愈合过程,有助于患者术后获得更好的眼底结构,改善视野扭曲现象。”

术后第一天,王女士的黄斑裂孔已基本闭合,形态也趋于正常,视力提高到了0.2,王女士说视物变形的情况也大大减轻。在之后的随访中,王女士的视力稳步上升,从术后1个月至今,视力稳定在了0.6-0.8之间。“自己又可以正常的生活,看山看海了!”言语间王女士充满了喜悦与感激。

青岛市市立医院眼科中心每年完成黄斑裂孔手术超百台,其中大裂孔(400μm以上)、高度近视黄斑裂孔多采用黄斑裂孔反折覆盖术,自去年开展以来,已先后完成了二十余例,术后患者视力下降及视物变形的症状均明显好转。

黄斑不是病,黄斑病变才是病

在眼科门诊时,经常会听到患者说:“大夫,我有黄斑,能不能治好?”每当听到患者这样说,眼科医生们总要耐心解释:“黄斑是眼睛的一个正常的结构,每个人都有,黄斑生病了才需要治疗呢。”

黄斑疾病的类型有很多种,经常有一些患者因为出现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的症状来到门诊,经过检查发现是黄斑裂孔,一听说自己黄斑裂了个洞,往往非常紧张。

在这里提醒广大患者,如果眼睛突然出现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症状,千万不要认为休息休息睡一觉就好了,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附上一张阿姆斯勒方格表,左右眼分别试一试自己的黄斑是否健康吧!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