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 健康新闻 > 正文

惊蛰至,百虫生,疾控专家提醒:蜱虫预防不能松

2022-03-09 06:10 来源:烟台卫生健康
分享到:

“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大地回暖,百虫复苏。温暖的气候适宜农作物的生长,也适宜部分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传播。因此,惊蛰之后,仲春季节,是病媒生物防制的关键时节。

病媒生物不仅可以直接通过叮咬和污染食物等影响或危害人类的正常生活,更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一系列重要传染病。常见媒介生物性传染病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一种以发热、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个别重症病例因多脏器损害救治无效死亡。目前,对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和疫苗,它的发生主要与蜱虫叮咬有关,预防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就要避免蜱虫叮咬。

烟台市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防制专家就如何预防以及处置蜱虫叮咬做如下指导:

Q:如何预防蜱虫叮咬?

惊蛰过后气温快速回升,即将迎来蜱虫活跃期,人们户外活动增多,被蜱虫叮咬的风险随之增加。蜱主要分布在山区林区草木茂盛和动物经常经过的地方,牛、羊、犬、鼠、野兔等动物身上常可见蜱附着。蜱的活动范围不大,以数十米为半径,等待动物或人经过。蜱等待宿主时有其独门利器。在蜱的前足末端,有个特有的嗅觉器官——“哈氏器”,对动物的汗臭和呼出的二氧化碳极其敏感,当与宿主相距十几米时,即可感知,由被动等待到主动等待——张开双前肢,一旦宿主接近就会攀附而上,寄生吸血。蜱虫堪称“吸血鬼”!蜱虫吸血量很大,吸血前的蜱虫很不起眼,成蜱只有绿豆大小,难以被发现,但吸血后可膨胀至指甲盖大小,涨大几十倍甚至100多倍。

所以,要尽量避免在草地、树林等蜱虫的栖息地长时间逗留坐卧以预防蜱虫叮咬。生活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区的居民,应当注意家居环境中游离蜱和饲养家畜身上寄生蜱的清理和杀灭工作。如果确实需要进入草地、树林等蜱类栖息地时,要做好个人防护:

1、走主路,蜱虫很少在这些地方出现。

2、穿长袖长裤,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不要穿凉鞋。

3、尽量穿浅色衣服便于查找有无蜱附着。

4、无论是在人体或动物体表,还是在墙面、地面发现蜱,不要用手直接接触,更不要用手挤破,要用镊子或其他工具将蜱虫夹死。

5、可在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如避蚊胺(DEET,只推荐2岁以上人群使用)等,可维持数小时有效。

6、离开草丛或树林时,要仔细检查身体和衣物缝隙褶皱,看是否有蜱叮入或攀附。

Q:蜱虫叮咬后如何处置?

一旦发现被蜱叮咬要及时到医院处置,切不可生拉硬拽,以免导致蜱的口器折断在皮肤里。如不慎皮肤接触蜱被挤破后的流出物,要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

如果不便去医院,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再用小镊子紧贴皮肤部位夹住它的头部小心取下,最后再用碘伏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

另外,要特别注意的是,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