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形成合力,周密部署,在优化疫情防控服务、改善群众就医体验、提升基层能力、重点人群关爱、健康素养提升等方面,晒出了“亮眼”的成绩单。去年12月,为切实激励先进,鼓舞士气,推动卫生健康工作高质量发展,着力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卫生健康服务获得感和幸福感,日前,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全市范围内评选出2021年度青岛市卫生健康为民办实事优质服务“十大举措”。
一、深化卫生健康领域“放管服”改革,“减证便民”“一次办好”便捷高效
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卫生健康证明事项由42项精简为34项,其中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医师执业资格考试及资格证书颁发、医师定期考核等24项符合条件的证明事项,全部纳入市政府告知承诺制证明事项通用清单。将住院病历查阅、血液透析室登记、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备案申请等45项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入驻“山东省政务服务网”,推动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全省通办”政策落地,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一次办好”率100%、“零跑腿”率95.6%、全程网办率95.6%,群众办事更加便捷高效。
二、建立综合监管督察机制,聚焦重点领域专项整治,群众利益得到有效保障
在全省率先建立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督察常态化机制,对10个区市及120家各类单位进行现场督察,反馈并整改问题285条。推进“信用+综合监管”试点,开展口腔医疗机构、职业卫生、住宿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类分级管理试点工作,实施重点领域差异化创新监管,提升依法执业主体责任意识和高效监管水平。开展卫生健康综合监督“守正创新年”活动,深化疫情防控和医疗美容等民生领域监督执法“蓝盾行动”,严厉打击医疗美容领域等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违法违规行为,监督检查各类单位4.89万户次,查处案件3650件,罚没款1087万元。开展整治医疗机构虚假宣传、小病大治、捆绑推销药品耗材等问题专项行动,共检查各类医疗机构2525家,发现并督促整改三类问题295条,对58家医疗机构给予不良执业记分。制定“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实施细则和监管工作规范,全年共完成双随机抽查任务2946项,完成率、完结率均为100%,有效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维持了良好的行业秩序。
三、实施“三筛两补”政策,保障妇幼健康,提高人口出生素质
市北区实施“三筛两补”惠民政策,为符合条件的孕妇免费进行遗传性耳聋基因和叶酸筛查,为辖区35-59周岁妇女免费HPV筛查,为符合条件的孕前和孕期妇女免费发放多维元素,为符合条件的0-1岁儿童免费发放维生素D。全年提供免费遗传性耳聋基因、叶酸筛查4000人,免费HPV筛查2000人,免费发放多维元素8000瓶,免费发放维生素D4000盒,惠及群众10400余人次,免费金额累计近300万元,让群众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切实做到疾病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有效降低出生缺陷,提高人口出生素质。
四、西海岸新区率先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胶州市、平度市试点推进,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延伸推广,优质护理服务方便可及
西海岸新区创新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建成互联网服务平台,覆盖辖区全部公立医疗机构和12家民营医疗机构;制定29项包括风险防范、质量安全、个人隐私保护等制度、流程和应急预案,上线包括胃管和尿管护理、褥疮护理、伤口造口护理、生活能力训练、新生儿及产妇产褥期护理等39个服务项目;在线注册用户4673人、护士1687名,开展护理服务需求评估31660次,完成订单2555件,总金额近40万元,服务互评满意度达到100%,精准解决了辖区居家患者多层次、多元化、差异化的居家护理服务需求,CCTV、新华社、人民日报、大众日报等媒体广泛宣传报道。胶州市、平度市先后加入西海岸新区“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开展试点工作,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依托自有平台开展相关延伸护理服务。“互联网+护理服务”大幅提升了优质护理服务的便利性和可及性,实现了需求与护理供给精准对接,建立起涵盖全生命周期的无缝衔接的护理服务新机制。
五、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无障碍就医工程”提升群众就医体验,精细化智慧化服务破解群众就诊难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实施“无障碍就医工程”,深化“一次办好”破解就诊难,采取服务专线、掌上青医、支付宝、微信、自助机及医生诊间等多种形式预约挂号,错时就诊缩短无效等待;实行“一站式会诊”让患者少跑腿,导诊咨询、便民服务一体化,电子病历、云胶片系统、就医信息推送智能化;实施“先诊疗,后结算”提高患者就医体验,畅通急诊急救绿色通道,启用山东省首个“全参数”5G院前急救系统;推行一站式“阳光住院”破解住院难,成立入院服务准备中心、住院病人检查中心、病员服务中心,实行全院“一张床”管理,减少病人往返次数;升级智慧医疗服务,推行病房智能化系统,患者手术过程全流程闭环管理,病历、医嘱等实时处理;开通96166服务专线、“一号百事通”,加强医前、医中及医后服务;建设“智慧服务平台”,涵盖7000余条就医服务信息;实现了AI+人工在线客服、医院放号后自动提醒患者挂号、患者就诊过程中在线查询、动态显示附近各停车场剩余车位,以及在线电子陪护证、在线订餐、患者随访等服务功能。
六、青岛市市立医院开展“百名医学博士进社区”活动,健康科普知识送到群众家门口
青岛市市立医院推出“百名医学博士进社区”活动,每周选派2-3名临床经验丰富的学科骨干医学博士走进社区,通过科普宣教、义诊咨询、急救培训等形式,传播健康知识和理念,指导居家健康保健及科学就医,真正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而专业的诊疗服务。活动场场爆满,并通过官方视频号同步直播,实现线上线下共享。累计选派72名医学博士赴41个社区开展义诊科普活动,讲解内容覆盖慢性病、高发病、老年病等多个疾病,满足了群众在家门口与医学博士“面对面”的愿望,解决了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卫生健康诉求,赢得受众一致好评。
七、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试点“无陪护病房”,解决患者住院之忧
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试点开办“无陪护病房”,通过医院购买服务的方式与护工公司签署协议,为患者提供无偿服务,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护理,全部由经过规范化培训的护工承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医患双方的就医需求,提高了群众就医体验。为切实保证护工陪护质量,医院建立护工培训考核准入机制,建立无陪护管理组织架构,确定一对一、一对多服务模式。患者住院期间,由经过规范化培训的护工在护士长及护工主管的管理下,按照规范的工作流程、工作职责、工作标准,承担患者进入病区后的所有生活护理,根据患者自理能力每日测评情况,提供不同等次的进食、擦洗、更衣、耳清、修剪指甲、室外活动等详细的生活护理项目,同时规范护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服务礼仪,让患者切身感受专业护工提供的温馨服务,减轻了住院患者经济负担及家属陪护负担,节约了社会成本。
八、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创新日间住院模式,解决住院“一床难求”问题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创新日间住院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住院难”“一床难求”问题。建成可集中开展十余种眼科手术的日间手术中心,设置50张日间床位,集中收治全院所有符合日间手术条件的患者。患者在中心内即可集中完成入院前检查、手术预约、出入院办理、术后常规复查,大大提升了诊疗效率,再也不用各楼层、各科室东奔西跑。符合条件的患者,当天入院、当天手术,完成手术后休息几个小时即可出院,不仅患者省时省钱,还加快了医院病床周转,有效缓解了患者在医院医疗高峰期“一床难求”的问题。医院日间手术由最初的7个病种扩展到31个病种,全年共开展日间手术2.7万例,占择期手术的80.28%,患者满意度达98%。
九、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化“播种健康,呵护未来”服务品牌建设,市民接种疫苗更加安全便捷
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不断深化“播种健康,呵护未来”服务品牌建设,在全省率先对226个预防接种门诊进行智慧化升级,实现疫苗线上预约、线下接种、疫苗储运等各个环节智慧化管理;参与设计移动智慧接种车,打通疫苗接种“最后一公里”,成为推进大规模疫苗接种的重要补充形式;实施“N卡通”缴费模式,为儿童和成人接种提供便捷,免疫规划疫苗和免费水痘疫苗报告接种率均超过预期;积极开展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培训,24小时轮值,回复市民咨询,精准配送疫苗,推进有序接种;通过网络全媒体平台直播,组织专家访谈,利用青岛疾病控制、琴岛微苗公众号、视频号、抖音、今日头条等广泛宣传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常识,解答热点问题,提高群众依从性,促进群体免疫屏障快速形成。
十、青岛市口腔医院出台“千人门诊计划”,解决群众“看牙难”
为缓解患者“看牙难”问题,特别是看专家难、看紧缺专业难的问题,在疫情防控不懈怠、监督检查不放松的前提下,青岛市口腔医院出台日均“千人门诊计划”,加大周末和节假日门诊排班量,鼓励紧缺专业每周“5+1”工作日,探索建立临床科室“专家团队”接诊模式,通过增加科室流水号源、增加个人预约号源、调整放号渠道等方式扩大号源投放总量,成效显著。在一般患者分流、疑难患者占比提高的情况下,医院门诊量、出院患者量、手术量较往年同期均有较大幅度增长。2021年全年门诊量同比增加30.32%,出院患者量同比增长174.15%,手术量同比增长157.3%,切实解决了群众“看牙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