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 健康新闻 > 正文

呵护口腔健康,要从新生儿抓起 | 从“齿”开始

2021-09-19 06:20 来源:健康中国
分享到:

喂养习惯良好,有利于口腔健康



提倡母乳喂养,规律喂养

母乳是婴幼儿最好的天然食品。相对于配方奶粉和混合喂养,纯母乳喂养的孩子患龋病(俗称虫牙、蛀牙)的危险性相对较低。

孩子1岁以后,最好逐渐减少喂养频次,特别是夜间喂养次数,甚至不再夜间喂养。避免让孩子长时间含着乳头,否则孩子牙齿泡在奶水里,很容易出现龋病。

孩子1岁后应尽量少用奶瓶

孩子1岁以后要逐步过渡到用水杯喝水。起初,在喂含糖液体时,可改用杯子或勺。1.5~2岁时应彻底停用奶瓶。因为孩子长期使用奶瓶,不仅易患龋病,还会影响咀嚼功能的发育。

无论是何种喂养方式,均应强调喂养姿势

正确姿势是将孩子斜向上抱着喂,孩子身体与水平面成45度角左右。

奶瓶喂养时,还要注意选择合适月龄的奶嘴,避免孔洞大小不合适,导致孩子无法使出“吃奶的力气”,不利于口周肌肉骨骼的发育。

喂养姿势不正确可能导致孩子下颌前伸或后缩,形成“地包天”或“小下巴”。

纠正不良习惯,避免牙列畸形

安抚奶嘴可以用,及时戒断要重视

安抚奶嘴是乳头的替代品,是可使用的吸吮物。但是使用安抚奶嘴的时间过长,可能导致牙列畸形或颌骨发育异常。因此,建议孩子在1~2岁时,逐步戒断安抚奶嘴,2岁后要停止使用。

尽早纠正口腔不良习惯

长期吮手指、咬唇、吐舌头、张口呼吸等不良习惯可能导致牙齿不整齐,如龅牙、小下巴等,不仅影响孩子容貌,还大大增加牙外伤的风险,因此应尽早纠正这些不良习惯,防范牙列不齐。

呵护口腔健康,父母要重视

清洁口腔,从孩子出生开始

孩子出生之后,尽管一颗牙齿都没有,家长也应该用软纱布每天擦洗口腔一次。这样做既有助于孩子口腔清洁及早期养成清洁口腔的好习惯,未来不容易排斥刷牙,家长又能及时发现孩子嘴里的新情况。

待牙齿萌出后,家长应改用手指缠纱布、指套或小头牙刷每天为孩子刷牙2次。

两岁大的幼儿自主意识增强,会要求自己刷牙,但往往刷牙效果不佳。家长不仅要指导孩子独立刷牙,还需要在小孩刷完后,再帮其彻底清洁一次。另外,家长要培养孩子睡前刷牙后不再进食的习惯。

牙齿萌出后,使用牙线清洁牙缝

乳牙完全萌出后,就需要开始用牙线清理牙缝。因为单纯通过刷牙是不能有效清洁牙缝的,长此以往,这里就会藏污纳垢,成为乳牙最容易发生龋病的地方。

特别强调一下,正确使用牙线,并不会导致牙缝增大。

摒弃传统观念,避免“口口相传”

一些研究表明,龋病是可以在母婴间“传播”的。“传播”指的是致龋菌由家长传至婴幼儿,唾液是实现这种传播的媒介。

因此,婴幼儿的看护人应注意:避免嘴对嘴亲吻孩子或用嘴巴接触孩子的奶嘴;不要把勺子放到口中试温再喂孩子或嚼碎食物后喂给孩子;奶瓶等喂养器具要经常清洗消毒;关注自身的口腔卫生,莫把致病菌“传播”给孩子。

孩子口腔保健,不能忽视

要想有好牙,定期做检查

家长应该在孩子第一颗牙齿萌出后6个月内,尽早带其去医院接受第一次口腔检查。让医生查看孩子牙齿及颌面部的发育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口腔保健指导。

局部用氟,强健牙齿

氟是人体健康所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摄入适量的氟化物可以减少牙齿的溶解度和促进牙齿的再矿化,预防龋病的发生。

孩子第一颗乳牙萌出后,家长要使用含氟牙膏为其刷牙。

3岁以下儿童每次使用米粒大小(15~20mg)氟浓度为500~1100mg/kg(牙膏组分中有标注)的含氟牙膏。另外,根据医生建议,每3~6个月涂布含氟涂料。

适时窝沟封闭,为牙齿穿上保护衣

一般3~4岁为乳磨牙进行窝沟封闭,这如同给牙齿穿上了一层保护衣,使牙齿容易清洁,免受细菌的侵害,有效预防龋病发生。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