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 健康新闻 > 正文

5.12全国防灾减灾日,这些知识点你get了吗?

2021-05-12 17:30 来源:青岛疾病控制
分享到:

2021年5月12日是第1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关于全国防灾减灾日,这些知识点你需要了解!

01全国防灾减灾日的来历

2008年5月12日,一场有着巨大破坏力的地震在四川汶川发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进一步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推动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水平,经国务院批准,从2009年开始,每年的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一方面顺应社会各界对中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02全国防灾减灾日图标

防灾减灾日的图标以彩虹、伞、人为基本元素,雨后天晴的彩虹寓意着美好、未来和希望,伞的弧形形象代表着保护、呵护之意,两个人代表着一男一女、一老一少,两人相握之手与下面的两个人的腿共同构成一个“众”字,寓意大家携手,众志成城,共同防灾减灾。整个标识体现出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之意。

03如何科学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地震、洪水、海啸、台风、暴雨、泥石流等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

一是要运用科技方法和手段来探知灾害成因,建立更为有效的监测方法。

二是要应用先进技术全天候观察地球,察觉灾害先兆。

三是要科学减灾,不打无准备之仗。

四是要破除封建迷信,防范天灾变人祸。

五是要利用现代科技改造自然和社会,防患于未然。

04如何应对灾后常见疾病?

常言道“大灾之后易有大疫”,各种自然灾害之后都会产生一些次生灾害,严重威胁到灾区人民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加强灾后的卫生防疫工作至关重要。

01肠道传染病

灾区常见肠道传染病主要有细菌性痢疾、霍乱、伤寒和副伤寒、其他如沙门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细菌引起的细菌性感染性腹泻病、病毒性腹泻病,以及寄生虫腹泻病(隐孢子虫等)。其他肠道传染病还包括甲型肝炎、戊型肝炎、手足口病等。

预防措施

1.保证水源卫生:取水点周围50米内禁止大小便和乱丢垃圾,保证饮用水的安全;

2.管好粪便:大小便应定点用漂白粉消毒处理,临时搭建厕所应征求防疫人员的同意和指导;

3.饮食、饮水卫生:不喝生水和不明来历的水,不吃腐烂变质的食品;

4.灭苍蝇:灾后环境遭到破坏,适合苍蝇的生长繁殖,而苍蝇是传播肠道传染病的主要元凶,必须做好灭蝇工作。

5.勤洗手:饭前便后一定要彻底洗手,尤其注意对手背、指甲缝、手指指间等有皱褶部位的清洗,那是最容易藏污纳垢的地方,有条件的可以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02呼吸道传染病

若灾区气候变化快,早晚温差大,同时灾区群众和救援人员身心疲惫,抵抗力下降,很容易发生感冒、水痘、流腮、流脑等呼吸道传染病,一旦流行,后果严重。

预防措施

1.注意防寒保暖,尤其夜间露宿,防受凉、淋雨,人多地方戴口罩;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清洁;

3.消除过分紧张情绪,保持充足睡眠;

4.饮食结构要平衡合理,保证足够营养摄入;

5.有条件时婴幼儿、老人、慢性病患者等易感人群,可接种相关疫苗;

6.一旦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及时寻求医生帮助。

03其他需要警惕的疾病

抗灾救灾过程中难免皮肤被划破、受伤,厌氧菌等可能会从伤口侵入身体,导致严重的破伤风、气性坏疽等疾病。灾区群众集中点和救援驻地卫生条件差,有可能发生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该病主要通过共用毛巾、手帕、浴巾,一个脸盆洗脸等方式传播,传染性极强,传播迅速。

预防措施

救援时戴好手套,避免皮肤破损。一旦出现破损,特别是有比较深的伤口,应及时清理创口,用干净水冲去污物和血迹,做好消毒处理,不要让破损伤口与土壤接触。预防红眼病要勤洗手、不揉眼;严消毒、防播散。不共用毛巾、手帕、浴巾、脸盆等,病人接触使用的物品,要严格消毒。出现症状要及时就医,寻求进一步治疗和观察事宜。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