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少男少女都希望自己长大以后能帅气(漂亮)、健美、聪慧;都希望自己学有所成,干出一番事业;都想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幸福、美满的家。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青春期的基础。在人生若干阶段中,青春期是身体迅速发育的关键期、是自我意识与独立意识增强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身心发展复杂又充满矛盾,因此也被称为“危险年龄期”或“暴风骤雨期”。让孩子成功度过青春期,则需要家长、教育工作者、心理工作者的密切配合。4月14日下午,青岛市基隆路小学特别邀请了青岛市市立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医师王克,为该校五年级的孩子们带来一场以青春期心理健康知识为主题的讲座。王克将讲座内容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形式呈现,现场气氛热烈,与同学们互动不断。
五年级孩子开始拧巴了
五年级的孩子,在不少家长眼中可能还是不谙世事的小P孩。事实上,青春期的前奏已经在他们心中奏响,而且千万不要小瞧他们。
在讲座现场,王克为了了解孩子们关于青春期心理健康的认知情况,抛给他们一个问题:“什么是健康?”孩子们踊跃举手,侃侃而谈,而且几乎所有“小发言人”都提到了健康不仅限于身体健康,更包括心理健康。从广义角度去理解健康,显然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共识。
“大家说得非常好。”为孩子们的表现点赞后,王克又询问他们关于青春期的理解和感受。“经常有叛逆的冲动。”“会跟家长发生矛盾。”“怎么爸爸妈妈就不明白我的想法呢”……通过他们的回答,让人感受到青春期特有的拧巴劲。学校五年级五班的班主任李娜就告诉记者,进入五年级后,老师们能明显感受到学生们身体、心理方面出现的一系列变化,女孩明显长高,男孩开始变声,自我意识觉醒,想法越来越多,“但很多学生自己还没有意识到是青春期带来的变化,因此,这场关于青春期的讲座,对于孩子们而言,就是一场及时雨。”
提及男女生交往,气氛热烈
“进入青春期后,有没有同学发现自己开始对异性感到好奇了?希望得到异性同学的欣赏?”当王克提及男女生交往的话题时,现场气氛立马更为活跃起来。有些小同学捂着嘴巴偷乐,还有的跟小伙伴说起了悄悄话。当有学生站起来勇敢地说出确实对异性同学有一种懵懂的感情、希望和他们成为朋友时,王克引导孩子们报以鼓励的热烈掌声。在她看来,敢于表达真实的想法,才能更好地正视青春期带来的变化,并且学会如何处理。
通过王克的讲解,孩子们了解到,无论是这种对异性的懵懂情感,还是自尊心增强、敏感多虑、注重仪表、逞强好胜、喜欢扮成熟、逆反心理重、讨厌家长老师的管束、想尝试干点出格的事等情况,都是青春期的正常表现,并不代表自己“变成了坏孩子”,也不需要因此产生无谓的“负罪感”。王克的一番话,让一些孩子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表情。
学会给情绪找一个出口
青春期有拧巴情绪很正常,但是如何处理却直接决定了能否平缓地度过这一特殊时期。在活动现场,王克也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些简单易行的妙招,帮他们为自己的情绪找到出口。
王克建议,青春期的孩子在选择表达自己情绪的方式时首先应该遵守三个前提:有利于身心健康,尊重他人,遵守规则。在此基础上,可以尝试积极的自我谈话,用“我一定做最棒的”激励自己,用“我准能成为一个xx学校的学生”来实现自我期望,用“我真是好样”来表扬自己,用“我要注意身体”来关心自己,用“我不会轻易放弃”来提醒自己,用“并没有失败,只是暂时没成功而已”来自我慰藉。当遇到难解的问题时,可以通过不断地分析矛盾、尝试解决矛盾,来达到自我解脱,而不是把“自我苦闷”掩盖起来,这种暂时隐蔽自己,禁锢心扉的做法,只能是自欺欺人。同时,也可以利用“你我调换位置”的心理反差,多站在对方的角度、立场、环境来看自己应该怎样去处理这件事情,这样更容易做到相互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