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 健康新闻 > 正文

毒过砒霜、无特效药!鱼身上的这个部位,竟然还有人敢乱吃

2021-04-11 07:10
分享到:

“食用鱼胆可以明目”——很多人都听过这个“偏方”,可是,鱼胆真的能治病吗?

不久前,宁波市的一位男子以身试法,把自己吃进了急诊重症监护室!

吃鱼胆,丢掉半条命!

据宁波晚报报道,就在不久前,宁波市第二医院急诊科收治了一名肝肾功能严重损害的患者。由于该患者没有什么基础性疾病,突然出现如此严重的情况,也让医生感觉很奇怪。经过后续问诊医生才得知,原来,该男子在几个小时前因为眼睛不舒服,看电脑感觉有些模糊,想起民间有鱼胆可以明目的说法,就去菜场买了一条大草鱼。到家后他小心地取出鱼胆,用水吞了下去。刚开始没啥感觉,过了一个小时,他开始腹痛、恶心,接连跑厕所,精神也越来越虚弱。家里人赶紧把男子送到医院。急诊科医生检查发现,该男子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

由于鱼胆中毒没有特效解毒药,需紧急血液净化治疗。好在,因为救治得当,男子总算脱离生命危险。

其实,这并非第一起因吃鱼胆而引发的急救事件。早在2015年,浙江宁波鄞州的朱老伯也曾因生吞鱼胆而入院。苏醒后的朱老伯对记者说:“你们报道一下,提醒大家不要再吃鱼胆了,太危险了。”

鱼胆,毒过砒霜

小小的鱼胆竟能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这是很多人都想不到的。的确,鱼胆曾是记录在案的一味中药,《证治准绳》中也确有记载,鱼胆能清热解毒、清肝明目、止痛的记载。但是,它真的不能乱用。

浙江宁波市中医院主任医师龚文波曾在采访中介绍:因为多数的鱼胆都有毒,即使少量食用也可引起中毒,所以,鱼胆在正规医院里是不推荐的。而且,在中草药中,能起到清热解毒、清肝明目作用的替代药物有很多,没必要冒着生命危险去吃鱼胆

此外,根据现代药理学分析,大多数鱼的鱼胆当中均含有毒素物质,比如胆酸、氢氰酸等有毒物质,毒性比同剂量的砒霜毒性还大!

此类毒素物质摄入过多容易造成肝肾功能的损伤,甚至有可能在短时间里造成肝、肾功能衰竭,严重者甚至会有死亡的风险。

虽然并不是所有鱼的胆汁都有毒,但是在生活中大家常吃到的鲤科类的鱼均为胆汁有毒的鱼类。

为安全起见,大家不要自行食用任何的鱼胆。尤其是对于鲤鱼、草鱼、鲫鱼、胖头鱼等各种胆毒鱼类,一定要摘胆后再吃,如果在处理的过程中不慎将其弄破,也要注意一定要充分清洗干净。

吃鱼注意:少吃大鱼

“大鱼吃小鱼”是水生环境中典型的食物链。

体型越大的食肉鱼,在食物链中的等级越高,体内蓄积的有害物质就越多,吃进人体对健康的影响也越大。此外,年纪比较大的鱼,个头也多比同类鱼大,鱼体内就有可能富集更多环境污染物,肉质也多半较粗糙。所以,买鱼时不要总挑个头大的。当然,偶尔吃一次也是无碍的。因为,大部分鱼体内的污染物含量都是在安全范围内的,只要不经常吃即可。

少吃野生的

实际上,由于环境污染的存在和不确定性,野生鱼往往更容易富集一些意想不到的有毒物质。比如,很多鱼类会因为捕食含有毒素的海藻、小鱼、小虾而在体内蓄积毒素,常见的有雪卡毒素、河豚毒素等,人一旦食用,很容易中毒,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建议大家不要一味迷恋野生鱼类。

少吃生鱼

鱼类被细菌、寄生虫污染的情况是很严重的。它们一旦进入人体,有可能损伤中枢神经系统。不过经过高温加热,这些有害物质能够被杀灭,所以鱼做熟了是安全的。

如果生吃,一定要来源可靠,并经过非常严格的处理,急速冷冻是把鱼在零下20℃以下冷冻7天,或在零下35℃以下冷冻15个小时,是杀死寄生虫及其幼虫和虫卵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能有效防御寄生虫感染风险,又不过多地损害肉质口感。

少吃鱼头

鱼头容易“藏污纳垢”,不建议多食。

首先,鱼头相对于鱼身,胆固醇含量高,还有一些饱和脂肪。另外,鱼鳃周围的嫩肉是有毒物质、脏东西容易蓄积的部位。所以鱼头虽然美味,但并不推荐大家常吃。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