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 健康新闻 > 正文

耳朵奇痒,越掏越痒,怕是外耳道真菌感染?!

2021-03-03 16:15 来源:青岛阜外医院
分享到:

耳朵是我们聆听世界的窗口,听力障碍严重影响社会交往和生活质量,每年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人人享有听力健康”,在这个特殊的日子让我们一起关注听力健康。

中国有耳聋的残疾人2000多万人。听力障碍严重影响着这些人的社会交往和个人生活质量。导致耳聋的因素有耳毒性药物、遗传、感染和疾病,因环境噪声污染、意外事故导致耳聋的人数逐渐增多。

据青岛阜外医院眼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姜岚介绍,近几年,眼耳鼻喉科门诊的外耳道真菌病发病率较高,多见于年轻人,他们多有挖耳习惯,其中70-80%的患者发病前曾有采耳行为。

日前,姜主任接诊了一位患者,最近去采耳店享受了一次采耳服务,几天后耳朵变得奇痒难耐,还发闷,听不清别人说话,去医院检查后发现,耳朵里竟然“发霉了”,双侧耳道表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白色绒毛物体,被诊断为“外耳道真菌病”。经治疗后症状逐渐好转。

日常中,我们很多人耳朵痒就会下意识地去掏,有的还花钱去采耳,只是喜欢掏耳朵时那种“酥酥麻麻”的感觉,岂不知采耳一时爽,却大大增加了耳朵感染真菌的可能!专家提示,盲目掏耳朵不可取,很可能引发疾病。

那么,何为采耳?采耳和外耳道真菌病有什么关联?如何预防外耳道真菌病呢?对此,姜主任作以下科普。

什么是采耳?

采耳会引发外耳道真菌病?

近几年,流行于川蜀地区的“采耳业”出现在青岛街头。所谓的“采耳”,其实就是找人帮忙掏耳屎(耵聍)。服务人员用专业的工具如挖耳勺、鸡毛棒、鹅毛棒、马尾等,进行耳屎的清除和外耳道局部的护理。

很多人采耳后因耳痒、耳痛、耳闷感甚至耳鸣及听力下降来医院就诊。耳镜下会看到外耳道深部有粉末状或颗粒状物堆积,或筒状痂皮,痂上亦可见白色、灰黄色、灰色或褐色菌丝,或有灰白色或灰黑色团块堆积,清理后可见皮肤充血、肿胀、糜烂。患病时间较长的患者,耳道皮肤则表现为湿疹样变和苔藓化。

这种情况下已基本可以诊断为外耳道真菌感染,学名为外耳道真菌病或真菌性外耳道炎。

人正常的外耳道皮肤及耵聍腺分泌的耵聍(俗称耳屎)对外耳道具有保护作用,采耳人员常常因为注重耳部的彻底清洁,而将耳屎清除的非常干净,这就使外耳道失去了第一道保护防线。

有些采耳人员因为操作不当而将外耳道表皮损伤,使外耳道失去了第二道保护防线。再加上有些采耳店的采耳工具消毒不严格,或者消毒后没有及时烘干,给霉菌的滋生创造了条件。  

如何治疗和预防外耳道真菌病?

远离外耳道真菌病,关键在于预防,建议做好以下四点:

1、增强抵抗力:起居规律,适当锻炼,均衡饮食,忌腥辣酒;

2、尽量不要挖耳,洗头洗澡时避免耳内进水,洗后可用吹风机(调成温风)吹干外耳道;

3、不可随意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滴耳,如有外耳道炎或中耳炎,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一般应用不应超过2周,以防继发外耳道真菌感染;

4、清理耵聍到正规医院或正规的采耳店,避免不规范操作造成耳道外伤,或因器具消毒不严格引起的交叉感染。

治疗外耳道真菌病,可用3%双氧水彻底清理外耳道分泌物后涂抗真菌乳膏,或应用抗真菌滴耳液,该病的治疗方法虽然简单,但所需治疗周期长,且真菌感染的特点易复发,不易根治。

最后,再次提醒大家,勿将掏耳朵当成习惯,若耳朵出现不适,要及时就诊,早诊断早治疗,以免耽搁病情。

专家简介

姜岚,青岛阜外医院眼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毕业于潍坊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曾在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进修。毕业后一直从事眼耳鼻喉科工作,熟练掌握眼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和各种门诊常规手术操作,专长于治疗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及慢性咽炎等疾病。在国家级、省级学术刊物杂志发表论文近10篇。

科室电话:0532-82989986

科室地址:北楼三楼眼耳鼻喉科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