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岁娃安安(化名)不慎跌落沙发,一声受惊的倒吸气,让口中小小的花生直接呛进气管,险些酿成悲剧。
所幸,通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气道异物救治绿色通道得到及时救治。
儿童呼吸内科副主任梁庆宾呼吁:3岁以内的孩子是气管异物的“头号目标”,危险往往就藏在这些最被忽视的瞬间里,家长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近日,仅1岁5个月的安安正开心地在沙发上玩耍。突然,一个重心不稳,孩子从沙发跌落。就在孩子因惊吓而倒吸一口气的刹那,他嘴里那颗没有嚼碎的花生,被猛地吸入了气管!孩子随即出现剧烈咳嗽和哭闹。
接下来的三天,孩子持续咳喘。家长揪心不已,送至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梁庆宾主任判断情况危急,急速开放气道异物救治绿色通道。
通过电子支气管镜,救治团队看到在宝宝细小的支气管深处,一颗已经被泡胀的花生死死地卡住,周围黏膜已经红肿发炎。医护人员默契配合,最终将这颗惹祸的元凶顺利取出。

△支气管镜下取出的花生异物

为什么3岁以内的孩子是气管异物的“头号目标”?
花生、瓜子、核桃、杏仁、开心果……这些我们眼中的营养零食,在3岁以下的宝宝面前,可能是一颗颗定时炸弹,这是因为:
咀嚼能力不足
幼儿的磨牙尚未长齐,无法像成人一样将坚果等硬物充分嚼碎。他们常常囫囵吞枣,直接吞咽,大大增加了呛噎风险。
喉部保护机制不成熟
孩子的会厌软骨等保护机制发育不完善,在哭、笑、惊吓、跌倒时,声门会瞬间打开,嘴里的食物极易“走错路”,呛入气管。
好奇心强,易分心
孩子活泼好动,边吃边玩、边跑边吃的情况非常普遍,注意力不集中在吞咽上,意外随时可能发生。
北大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儿内科中心医生强烈呼吁:预防,是唯一且最有效的手段!
请务必牢记以下三点:
坚决不喂食
不要给3岁以内的婴幼儿直接喂食整颗或大块的坚果。不要抱有“我看着吃没事”、“他嚼得动”的侥幸心理。视频告诉我们,意外发生就在一瞬间。
妥善处理再食用
如果想让宝宝品尝坚果的营养,请务必处理成极细的粉末或糊状,并少量加入辅食中。
创造安全的进食环境
让孩子养成安静坐下、专心进食的习惯。避免在哭闹、大笑、奔跑、玩耍时喂食任何食物。
如果意外发生,请记住海姆立克急救法,并立即就医!
一旦发现孩子突然出现剧烈呛咳、面色青紫、无法呼吸等症状,正如视频中孩子跌落后的反应,在呼叫120的同时,请立即为婴幼儿实施海姆立克急救法。
但是,任何急救都是为医生争取时间,如果异物无法咳出,须第一时间送往有儿童电子支气管镜救治能力的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