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的长河里,91岁高龄意味着身体机能严重衰退,任何医疗干预都可能伴随着巨大风险。但当疾病来袭时,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医疗团队用精湛医术再次证明:医学的温度,从不因年龄而设限!近日,医院本部院区心内科团队突破高龄禁区,为一位反复晕厥的九旬老人成功实施心脏起搏器植入术,让生命之花在暮年再度绽放。
年逾九旬的张奶奶(化名)长期饱受心动过缓困扰,时常感到头晕、乏力,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连最基本的日常活动都难以完成。随着病情逐渐加重,她甚至多次出现晕厥症状,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面对超高龄、基础病复杂等重重难关,心内科孙学玉主任医师、许卫强副主任医师没有轻言放弃,联合麻醉手术部、脑科中心、胸外科多学科专家展开会诊:从血管条件评估到麻醉耐受性分析,从围术期用药方案到术后护理要点,专家们用放大镜般的细致推演每个环节。最终得出结论:虽然手术风险系数高,但精准的起搏器植入是挽救生命的唯一希望。
在与家属充分沟通,获得理解和同意后,手术如期顺利开展。孙学玉主任主刀,采用局部麻醉方案,凭借着精湛的技术和高度的专注,小心翼翼地将心脏起搏器电极通过血管准确无误地放置到心脏特定位置,随后成功连接并固定起搏器,整个手术过程紧张而有序,仅用1小时完成了"生命续航"手术。
术后,张奶奶恢复良好,头晕、乏力等症状明显改善,久违的笑容再次绽放在她脸上。她和家属对心内科医疗团队表达了诚挚的感谢:“原本以为这么大岁数了,只能听天由命,没想到医院给了她第二次生命!”
这次手术的成功,是医院医疗技术的一次重大突破。看着张奶奶在家属搀扶下出院的背影,我们更加坚信:生命的尊严不应被年龄定义。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将持续推进老年友善医院建设,为更多高龄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本部院区心血管内科简介
导管室配备最先进的Philips数字平板血管造影机、32导联电生理记录仪、射频消融仪,血管内超声,配有CCU病房监护系统,除颤监护仪、多导联生理记录仪、活动平板仪、多部动态心电图仪(包括12导同步Holter),动态血压仪、心脏彩超、起博分析仪及程控仪等先进仪器。
常规开展冠脉造影、球囊扩张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包括经挠动脉途径)、永久起搏器安装术、双腔ICD植入术、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各种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周围血管内成形及支架植入术、主动脉夹层经皮腔内隔绝术等。
青岛市B类重点学科;青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多项,各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集临床、科研、教学于一体,多次被评为先进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