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 健康新闻 > 正文

刘蓓蓓“漆墨共生”艺术展举行

2025-11-03 11:40 来源:蓝睛
分享到:

青年艺术家刘蓓蓓“漆墨共生”漆墨印画艺术展2025年11月2日在青岛红房子美术馆举行。

展览由著名画家、青岛市美协原副主席林建业和著名书画家姜平林策展。

姜平林客串开幕式主持人,作为刘蓓蓓的书法篆刻老师,姜平林介绍,刘蓓蓓深耕传统艺域三十载,六岁学画,先后就读于青岛六中、四川美院本科,于青岛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奔赴福建深造大漆技艺两年,近年又着迷于书法篆刻。她始终以“融传统于当代”为创作核心,此次个展,正是她以多年艺路深耕为基,将多元艺术语言熔于一炉的集中呈现。每一件作品,都是她对“美”的独特诠释,亦是心与物、技与道的深度交融。书法里,刘蓓蓓兼收博采,点画线条刚柔并济,楷隶篆书端雅稳健,行书碑帖互参,墨色浓淡相融,不刻意追摹古法,却在落笔处得见传统功底;篆刻中,她以刀代笔,方寸之间,线条粗细转折皆有章法,朱白对比暗藏巧思,既守篆刻的规整法度,又赋予印章鲜活的当代写意趣味;而大漆作品,更是此次展览的点睛之笔——她耐心打磨漆层,巧妙融入金、银、木、灰、布、绳等材质,让大漆在时光沉淀中呈现出温润的光泽与丰富的肌理,既让书印作品有了可触摸的温度,更暗合“慢工出细活”的传统造物精神,以“千磨万击始成器”的工序特质,呼应着传统艺术的传承初心。此次个展是刘蓓蓓对传统艺术的深度溯源,亦是对当代创作的大胆探索。

著名艺术家段爻对刘蓓蓓的漆艺及书法篆刻都给与很高评价,并且赋诗一首:沉耽笔墨慰痴魂,且绾薰风化羽身。不啻幽妍铭道骨,堪將秀木刺天云。

著名画家梁凌娟认为相由心生,刘蓓蓓的艺术由她的内心生发,再加上她学院派的严格训练,一定会在艺术上越走越远。

青岛市书法家原副主席张景认为刘蓓蓓所涉猎的艺术门类如此丰富,在青岛是不多见的,从她个展所展示的作品来看,青岛又诞生了一位年轻的艺术家。

主持人宣读了因在外地无法参加开幕式的著名作家刘杰发在“刘爷说事儿”微信公众号里的《刘蓓蓓的漆画艺术》:坦率的说,当我看到蓓蓓的大漆作品时,用震撼来形容毫不为过。她的作品虽然通过传统的大漆为原材料,但是运用了现代的艺术思维,把传统与现代毫无违和的结合在一起,把雕塑、书法等艺术门类全部兼容其中,既有传统工艺的大气,又具现代艺术的冲击,其中更暗含了艺术家对世界的认知,对生命的探讨,对艺术的敬畏,对未来的期许!

本次展览由贾真耀、张晖和王书林联袂担任学术主持。

著名雕塑家贾真耀认为漆艺是一项古老的艺术,刘蓓蓓一次性呈现数十幅漆艺作品,在青岛艺术史上尚属首次,因此可喜可贺。

青岛市收藏家协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青岛校友会秘书长王书林认为刘蓓蓓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的成就,一是特别善于学习,二是对于艺术特别执着,通过她的这次展览一定会对漆艺在青岛有一个很好的推广。

青岛大学教育集团总经理助理、培训管理部部长王培红认为自己与刘蓓蓓既是工作上的伙伴,又是生活中的闺蜜,衷心祝福、祝愿刘蓓蓓的艺术常青。

张伯硕在发言中认为,漆艺作为中华传统工艺的瑰宝,以其“百里千刀一斤漆”的苦心和匠心,承载着先民对材质与美学的极致探索。它不仅是技艺的呈现,更是时光的容器,每一道漆层都凝结着创作者与自然的共鸣。笔墨为骨,漆彩为魂,当书法的流转、篆刻的凝练、绘画的灵动,与大漆的温润厚重相遇,便成就了这一场跨越材质与形式的艺术对话。

(以上为刘蓓蓓漆艺作品)

(以上为刘蓓蓓书法篆刻作品)

此次展出的52件作品,均是刘蓓蓓近年来精心打磨的佳作,每一件都蕴藏着创作者跋涉于技艺与材质之间的博弈和交融,既展现了单一技艺的深厚功底,更呈现出三美集萃的焕然新境,这不是一次传统的“陈列”,而是一场鲜活的“生长”,让非遗技艺在当代语境下生机勃发。

刘蓓蓓在答谢辞中衷心感谢一直以来给与自己帮助的家人、师友和同道,也欢迎大家走进这处“漆墨共生”的别样空间,与时光对话,与艺术同行,愿每一位观者,都能在漆色流光、墨韵飘香间,读懂作者深藏于作品之中的艺心与炽爱,感受传统艺术跨越时空的独特魅力。

此次展览展期至11月20日结束。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下一篇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