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 健康新闻 > 正文

市三医精准诊疗壶腹部腺瘤,内镜技术凸显优势

2025-07-16 09:30 来源: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
分享到:

2025年7月,一名来自日照的52岁女性患者因近一个多月反复出现上腹部阵发性胀痛,在当地医院行胃镜检查时发现“十二指肠乳头肿大”,但未明确病变性质。为求进一步诊治,该患者慕名来到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

十二指肠乳头是胆总管与胰管的共同开口,此处病变若处理不当,可能影响胆汁和胰液排泄,引发黄疸、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由于其解剖位置特殊,诊断时不仅需明确病变性质、是否存在局部癌变,还要评估胆管、胰管是否受侵犯或压迫,常规的CT、磁共振、体表超声等检查对细微结构的精准评估存在局限,给诊断和全面评估带来不小难度。

针对该患者的情况,在市三医消化内科张宁主任医师的带领下,超声内镜团队迅速行动,术前详细解读影像及内镜资料,制定了十二指肠镜联合超声内镜、内镜下活检联合EUS-FNA的全面评估方案。最终结合病理结果,患者被确诊为壶腹部良性肿瘤(管状腺瘤)。经全面评估,患者无胆管、胰管扩张,也未见局部及远处侵犯转移征象,医生建议其择期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除术。

十二指肠镜见十二指肠乳头肿大,呈半球样隆起,表面黏膜呈颗粒状腺瘤样改变,行内镜下活检。

超声内镜对壶腹部、胆胰管、胰腺及周边结构进行详细扫查:胆总管、胰管未见明显扩张,胰腺及胰周未见明确占位性病变,胰周及腹腔干周围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壶腹部扫查见十二指肠乳头呈均匀偏低回声,范围9*9mm,壶腹部对胆管、胰管无侵犯,对壶腹部行EUS-FNA。

据张宁主任医师介绍,壶腹部腺瘤发病率较低,在所有消化道腺瘤中占比不足5%,但因解剖位置特殊且存在潜在恶变风险,备受临床关注。该病起病隐匿,诊断和治疗均较为复杂,治疗方案的选择需建立在全面病情评估基础上。而超声内镜技术在该病的诊断和病情评估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对于肿瘤局限、无恶变证据、基底较小的患者,内镜下切除是推荐方案。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内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花费少等优势,还能最大程度保留局部解剖功能,有助于患者术后维持较高的生活质量。

市三医消化内科始终紧跟前沿技术理念,在诊疗技术上不断创新突破。目前,该科室已成熟开展多项先进技术,包括超声内镜诊疗及胰腺癌筛查(EUS-FNA阳性率达90%以上)、消化道出血的内镜下治疗(月度消化道出血患者24小时内急诊内镜完成率最高达50%)、阑尾炎的内镜下治疗(ERAT技术可在保留阑尾的同时取出粪石、引流脓液等)、胃食管反流病的内镜下治疗(内镜下贲门缩窄术能有效改善反酸、烧心症状)、消化道早癌筛查及诊治(ESD)、ERCP等。

未来,市三医消化内科团队将继续探索技术优化与前沿技术引入,致力于为更多患者解决消化系统疾病困扰,缓解病痛,提高生活质量。若您或身边人正受消化系统疾病困扰,可咨询市三医消化内科,该科室将提供个性化服务方案。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