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第13个“中国房颤日”,青岛市召开“琴岛论道房颤治疗新技术研讨会”全国性心律失常学术会议手术直播,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东院区心血管内科团队在大会嘉宾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邹操教授、青岛市市立医院李宾公教授的指导下,在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麻醉及护理团队的通力配合下,相继完成两例FARAPULSE脉冲消融术+WATCHMAN FLX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该术式在国内开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主要集中在少数大中心医院开展。
此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医院在区域心律失常治疗领域正式迈入了脉冲电场消融技术应用的新时代,为房颤患者提供了继药物、热消融等传统治疗方式以外新的治疗方案,实现长期稳定心脏节律以及起到预防卒中的效果。
第一位患者为62岁老年女性,近两个月频繁出现阵发性心悸不适,心电图明确患者为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每次心慌发作时,医生予以可达龙静脉转复,并口服药物维持治疗,但效果不佳。
由于患者既往患有高血压、冠脉病变、肾衰竭透析、继发性甲旁亢、干燥综合征等病史。患者入院后,心内科团队为其完善相关检查并予以充分的术前评估,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病史明确,长期抗凝治疗也为患者日后肾脏透析时抗凝药物使用剂量带来困难,团队最终决定为患者实施“房颤脉冲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
第二位患者为74岁老年男性,心慌不适已有5年,近两个月加重,既往患有阵发性房颤、高血压、脑血管病、硬膜下血肿、肌无力、焦虑抑郁等病史。患者房颤发作时血压低,收缩压70-80mmHg左右,伴胸闷憋气心悸不适,未规律治疗。
此次急诊入院,心内科团队为患者完善相关检查并予以充分的术前评估,该患者阵发性房颤病史多年,发作时伴血流动力学异常,左房结构增大,抗凝治疗出血风险极高,最后决定为患者实施“房颤脉冲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
会议进程中,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心内科杨德玉副主任向大会汇报病例、麻醉方案及手术术式的选择,经过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专家讨论后,一致同意两位患者的全麻方案及手术术式方案,并在术中做出了持续点评。
手术直播过程中,杨德玉副主任在邹操教授、李宾公教授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指导下,精准定位肺静脉开口与前庭,每支肺静脉放电8次,术中监测显示,消融区域肺静脉电位即刻消失,完成4支肺静脉消融后以橄榄形态网篮验证肺静脉无残余电位。
整台手术消融时间仅20分钟左右,术前准备加消融、封堵共1小时。较传统方法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同时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或不良事件,手术圆满成功。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心房颤动患者的数量日益增多,房颤治疗一直是全球心内科医师关注的重点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热消融术、冷冻球囊消融术等。此次实施的脉冲电场消融,相较于传统的热消融具有高度的组织选择性,能精准聚焦病变心肌,可特异性消融心肌细胞,而对心房周围的食道、膈神经、冠脉血管等组织损伤风险低,不易出现心房食道瘘、膈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同时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血栓风险小等优势。
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近1年时间,已常规开展房颤射频消融术150余台,左心耳封堵近50台,其中“一站式手术”30余台。心内科杨德玉副主任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进修归来后,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将前沿的诊疗理念、创新的医疗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融入到临床实践。通过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不仅填补了我院多项技术空白,更为患者带来了更优质、更精准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