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 健康新闻 > 正文

生死竞速|反复除颤30余次! 青大附院平度院区MDT打赢与死神赛跑的“心脏保卫战”

2025-04-02 14:59 来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平度院区
分享到:

近日,58岁的王先生(化名)因突发胸痛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平度院区急诊,在急诊抢救室出现心脏骤停、室颤“交感风暴”的致命危机。急诊科医护人员经过34次电除颤、持续近40分钟胸外按压的极限抢救后,经心血管内科与急诊科通过急症介入手术打通闭塞血管,患者最终转危为安。

惊险时刻:急诊室里的“交感风暴”

2025-3-17 17:00-19:00先后有三位胸痛患者被送至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平度院区急诊科,急诊分诊台第一时间为患者完善心电图,急诊科值班医师王万腾准确判断三位患者均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短短两个小时内三位“急性ST段抬高心梗”患者,且均在急诊介入时间窗内,对急诊科的接诊及救治能力是种不小的考验,汇报平度急诊科主任王永彬,指示不惜一切代价抢救患者生命,同时急诊ICU、病房及120值班医师迅速至急诊抢救室参与抢救,并快速启动急诊绿色通道、启动导管室,心血管内科平度病区副主任张学志为前两位心梗患者有序完成急诊介入治疗。

正当大家为前两位患者完成抢救及后续治疗的时候,第三位患者快速转入抢救室后即刻出现了意识丧失,肢体抽搐,心电监护提示室颤,急诊医护人员迅速反应,经过心肺复苏、静脉药物治疗、电除颤3次后,患者恢复窦性心律。急诊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说明病情时刻,患者再次出现室颤,像被死神扼住了心脏,室颤反复发作,除颤后恢复窦性心律,但几分钟后又室颤。“急性心肌梗死、反复室颤”,急诊医护人员迅速识别出患者存在“交感风暴”!“交感风暴”持续无休止发作,随着时间的流逝,抢救难度逐渐增大,成功率逐渐降低。在接下来的40分钟内,患者连续室颤发作30余次,急诊医护人员累计进行电除颤34次,并持续胸外按压维持循环。期间,急诊医护团队完成深静脉置管,并按照交感风暴指南推荐药物推注抗心律失常药物,并及时给予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经过上述抢救,在患者生命体征尚稳定的间隙,介入手术室平度护理单元护士长时彩霞积极协调,护理团队与介入技师迅速到位,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骆锋与急诊科介入手术团队迎难而上、争分夺秒,以最快的速度施行了急诊冠脉介入治疗。

介入攻坚:开通血管的“最后一搏”

在药物维持和IAB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患者冠脉造影显示右冠脉及回旋支完全闭塞,骆锋副主任医师与急诊科介入手术团队考虑右冠为罪犯血管,迅速用导丝开通血管并植入支架。术后患者转入急诊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急诊内科平度病区副主任田新涛与急诊重症监护室平度护理单元护士长许庆超为患者制定详细的后续诊疗护理计划,患者术后第二天神志转清并拔除气管插管,术后第四天拔除IABP,后续转至心血管内科继续治疗并康复出院。

急性心梗电风暴,为何需要“多学科联动”?

“抢时间”与“保灌注”并重:

对于急性心梗患者来说,从发病到血管再疏通,时间越短,生存希望越大、预后效果越好。对于“急性心梗电风暴”,持续胸外按压和反复除颤为介入手术赢得机会;

分层救治策略:

1.稳定电风暴,合理的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应用也是患者成功获救的关键。

2.在IABP支持下,及时顺利开通病变血管,为后面患者心脏功能的恢复及更好的临床获益奠定了基础。

多学科无缝衔接:

急诊科、心内科、导管室的高效协作、衔接有序,提高综合救治能力。

患者发生交感风暴时,体内儿茶酚胺大量释放形成恶性循环。此时既要对抗心律失常,更要尽快恢复冠脉血流,双管齐下才能破局。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