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下午,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于东院区成功举办“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及相关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与评估”学术会议,会议邀请肝病及消化领域知名专家进行授课,专家们结合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最新指南分享临床诊治经验,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最新研究进展,共享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
会议盛况
会议由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肝病科主任孙颖教授主持,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温成泉致开幕词,温书记向参会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介绍了医院发展概况,他指出,本次学术会议不仅旨在提供一个思想碰撞、经验分享、发展共谋、友谊增进的重要平台,也将有力于推动我市肝病领域诊疗向更高水平迈进。
专家风采
青岛市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青岛市立医院消化科主任辛永宁教授分享了《代谢相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进展期肝纤维化的识别与评估》。辛永宁教授结合最新的EASAL、AACE指南和大量临床研究结果详细阐述了MAFLD指南制定的背景、疾病现状以及针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中相关肝纤维化疾病进展的重要阶段的识别和评估,为未来临床实验的设计和患者管理提供一定的指导。
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消化科主任中医药名家王琳教授对《代谢相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进行解读,涵盖制定背景、诊断流程及标准、筛查与评估、治疗管理、随访监测以及展望等方面,为今后对MASLD的全程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代谢性肝病科主任苟卫教授从MASLD的流行趋势、临床分型、主要危险因素、肝脏相关事件风险、断筛查与分层评估路径以及无创、有创评估方法和综合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了《MASLD肝纤维化诊疗进展》分享。
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肝病科主任孙颖教授分享了《重视早筛早诊,改善临床获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评估和管理》。孙颖教授从流行病学,早期识别及筛查工具,早期诊断和无创评估工具及早期干预方法方面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作了全面系统的讲解。
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二科副主任宋霆教授分享了《不同运动形式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的Meta分析》。宋霆教授指出运动是脂肪肝治疗的首选方式,着重通过文献分析讲解了不同运动形式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改善情况,为临床针对不同人群选择不同运动方式提供了依据。
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肝病科王代梅医师分享了《脂肪肝:肝脏、脂肪、肌肉的关系》,从脂肪肝与肥胖、久坐、运动的关系出发,引出新近研究热点——肌少症,进一步阐述了器官因子中肌肉因子在脂肪肝发生中的作用机制。
此次学术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提升了与会专家对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认知,重视早诊早治早干预,积极预防肝纤维化的发生,同时对临床思维、科研设计、公众认知都将产生深远的指导和影响。
八医肝病科简介
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肝病科是青岛市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副主委单位,青岛市老年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副主委单位,青岛市门脉高压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承担山东第二医科大学传染病学临床教学工作。科室设置脂肪肝专病门诊,病毒性肝炎慢特病门诊,主治各型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脂肪性肝病、药物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硬化、肝癌、急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癌等各种肝胆消化系统疾病。科室配备有红外线肝病治疗仪,进口八电极高配置智能体脂称,平衡膳食宝塔等诊疗设备,助力脂肪性肝病,病毒性肝炎,各种原因肝功能异常及各种肝病的诊治。科室积极引进临床治疗新技术、新方法,开展病毒性肝炎的(功能性)临床治愈,脂肪性肝病的生活方式+药物干预,肝纤维化,门脉高压综合评估,肝硬化腹水的综合治疗,肝细胞癌的靶免治疗,肝穿刺活检,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术,急、慢性肝衰竭的人工肝治疗等专科检查和诊疗项目,极大地提高了急慢性肝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同时加强中西医结合治疗,开展各种肝病及并发症的耳穴压豆、隔物灸及大黄塌渍等中医中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