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胃肠外科老中青三代医生历经10余小时挑灯夜战、“抽丝剥茧”,让被肠梗阻困扰十余年的张阿姨(化名)一夜之间重获新生。
张阿姨今年61岁,十余年前,她确诊严重的尿毒症,之后便进行了数年的腹膜透析以及血液透析,而紧接着出现的肠梗阻症状让她的病情雪上加霜。刚开始肠梗阻半年左右发作一次,输几天液症状也就好转了,但是近几年来症状逐渐加重,近3个月更是因为肠梗阻住了5次院。伴随着腹部剧痛,停止排气排便,反酸呕吐,每次急诊行胃肠减压、灌肠通便、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但反复持续发作的腹痛让她连正常进食进水都成了奢望。在十余年病痛的折磨下,她变得骨瘦如柴、虚弱不堪。
半个月前,张阿姨入住我院肾内科准备血液透析前又再次出现腹痛,而且这次的腹痛尤为剧烈,同时伴有停止排气、排便,行腹部CT后考虑肠梗阻并不除外穿孔或者肠管坏死可能,经胃肠外科医生会诊后决定急诊行手术治疗。
术中,当打开腹腔之后,在场的手术医生全都倒吸一口凉气,因为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直径近三十公分的大肉球,表面像套了一身紧身衣,肉眼很难分辨肠管、血管等组织的走向。“腹茧症”,手术医生当下就明白了张阿姨肠梗阻反复发作的原因。但不同于普通的“腹茧症”,张阿姨腹腔内的大肉球呈“冰冻状”,这让原本困难的手术难度陡然提升,稍有不慎即有出血、穿孔的危险。而且,由于纤维包膜完全遮蔽正常组织,一旦失误,止血、修补也并非易事。“工作近20年,还真是第一次见这么严重的情况。”现场的一位医生不禁感慨。最终,在薛伟山、王志伟、韩博、李来教授等手术医生的紧密配合下,合力将冰冻融合的肠管“松绑”,找到穿孔处进行修补,并将脓腔去除。从凌晨1点开始到中午11点多手术结束,经过十余小时的接力奋战,最终完成了这例罕见的冰冻状“腹茧症”手术。
由于张阿姨患有严重的尿毒症,术前血钾便已高到可能引起猝死,因此术中重症监护室及时给予患者血液透析,术后进入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现患者病情稳定,排气排便后很快恢复饮食,已转入肾内科继续血液透析。
认识罕见的腹部疾病——“腹茧症”
胃肠外科主任王志伟介绍,“腹茧症”是一种罕见的腹部疾病,术前诊断率只有4.6%。该病通常是因为先天畸形、结核、恶性肿瘤、自身免疫反应、腹膜炎史、腹腔内灌注化疗、病毒感染、某些药物作用等因素,使腹腔内纤维蛋白渗出增多,在小肠部位形成纤维性包膜,使肠管间发生粘连簇拥,形成腹部包块,导致机械性蠕动障碍、消化吸收功能受损。患者因此反复发作腹痛腹胀、呕吐便秘等不适。因为包块外观犹如蚕茧,故被形象地命名为“腹茧症”。通常都需要剖腹探查才能确诊,术前腹部常CT提示肠梗阻,术后病理往往为纤维结缔组织。若存在肠梗阻反复发作的情况,则需手术切除包囊壁、松解肠间粘连。使无序粘连转为有序粘连,减少肠梗阻再次发生。同时患者出院后应定期随访,关注有无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的症状再次发生。
科室简介
青岛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为医院重点学科,集临床、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主要诊疗胃癌、结肠癌、胃肠道间质瘤、腹膜后肿瘤等消化道疾病及良恶性肿瘤。科室特色与优势技术包括:胃肠恶性肿瘤多学科综合诊疗(MDT),对于进展期恶性肿瘤,采用多学科方法综合治疗达到降低分期,提高切除率,显著延长生命的目的;规范化腹腔镜微创手术技术,在保证根治性切除的同时,减轻病人的创伤和疼痛;围手术期加速康复外科技术,采用综合措施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病人术后恢复,显著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和费用;此外,科室还拥有规范化的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伤口与造口护理等特色技术。同时科室开展减重手术,以微创手术方式使饱受肥胖及相关疾病困扰的患者达到减重目的,重新开启新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