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 健康新闻 > 正文

83岁港片笑匠去世,曾受肾病折磨!专家提醒:肾衰非小事,“预警”勿忽视

2023-05-05 06:25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青岛新闻网5月5日讯(记者 张雪茹)4月10日,据香港媒体报道,知名演员、导演吴耀汉去世,终年83岁。一代老戏骨就此陨落,令人无限感慨遗憾。据悉,吴耀汉两年前就患上了肾衰竭,肾功能只剩约一成,需要靠透析(洗肾)来维持。老影星的离世让人唏嘘,同时也警示我们关注肾衰竭。对此,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肾内科风湿免疫科主任仇方忻提醒网友们,切勿忽略肾衰信号。

敲响肾衰警钟!

大家生活当中所提及的慢性肾脏病非常常见,发展至中晚期就是我们常说的慢性肾衰竭。据仇方忻指出,很多患者在早期出现了腰酸背痛、双下肢的水肿等不典型症状,中晚期后则出现了浑身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如果出现以上这些症状,则需要提高警惕,随时监测自身肾功能的变化状况,并及时就诊。

“慢性肾脏病是全身系统性疾病,在它进入到终末期时会累及全身系统,但该疾病并没有固定的特异性指标”,仇方忻说,就诊时,医生将通过尿液检查、肾功能检查,比如说血肌酐、尿素氮以及肾脏超声检查来评估肾脏的大小,进而判断患者是否患上肾衰竭。

关于肾衰竭的“传言”误区,你踩了吗?

不少朋友都听说过“过度运动会引发肾衰竭”,这并非危言耸听。仇方忻提醒大家,特别是平时不运动,突然间进行蛙跳、跑步等剧烈运动的朋友,更需要引起重视,如果剧烈运动后身体出现了肌肉疼痛、乏力、肿胀、酱油色尿液、发热、少尿、无尿等问题,查血后发现肌酐明显上升,那有可能是患上了横纹肌溶解症,该疾病易引发急性肾损伤。此外,酩酊大醉、遭遇地震塌方等也都可能会引发急性肾损伤,甚至出现急性肾衰竭。

要知道,正常人的尿液量是1500~2000毫升左右,但在生活过程当中,很多人都存在“多喝水可以帮助排除毒素”的观点,认为要满足尿液“达标”饮水量要跟得上,通过排除尿液进而排除更多的毒素,仇方忻指出,其实并非如此,当人们饮用更多的水后,肾脏的负担是明显增加的。“超额”的尿量会加重肾脏的工作,不少人的这个生活习惯对保护肾脏健康而言起了反作用。

@肾友们,治疗肾衰竭这些“手段”要知晓

仇方忻介绍称,在当前医疗水平下,如果患者病情已至尿毒症期,目前国际上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就是肾移植,通过肾移植可以改善肾脏的排泄功能以及内分泌代谢功能。此外,对于终末期肾病、肾衰竭尿毒症期的患者治疗,常见治疗方法是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

“血液透析可能在我国占到了9成,而腹膜透析占到了1成”,仇方忻说,近些年来腹膜透析正处于突飞猛进地发展中,这两种治疗手段存在以下区别:

1、选择血液透析治疗,患者需要每周三次前往医院。

2、腹膜透析主要是居家治疗,患者自己可以进行操作,简单易便,尤其对老年人或是偏僻地区、周围没有血液透析中心的人群,腹膜透析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保护肾脏健康,从点滴小事做起!

慢性肾脏病是沉默的杀手,仇方忻提醒大家,在生活当中市民应该注意以下这些:

1、关注饮食,要知道食盐超标、口味重更容易被慢性肾脏病找上门。

2、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提高警惕,如果病史时间超过5年,基本都会出现肾脏病理改变,10年以上可能会出现肾脏功能性改变,所以在生活中更应当时刻监测肾脏健康,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3、作息规律且充足的睡眠能够让肾脏得到更好地休息。

4、及时关注自身状况,每年至少做一次肾脏健康查体,通过对尿液监测、肾脏功能监测、血肌酐、尿毒氮、影像学监测、泌尿系超声等这几类重要的监测检查,可帮助大家及时“揪出”慢性肾脏病。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