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胎十月,一朝分娩。近日,王女士(化名)一家在青岛妇女儿童医院顺利迎来了可爱的女儿“小星星”。
可出生当天,王女士就被告知了一个坏消息:女儿并没通过听力筛查。
听力筛查没通过说明啥?俗话说聋哑不分家,难道女儿……妈妈越想越害怕,心态几乎崩溃,赶忙找医生询问。我国新生儿耳聋的发病率约1‰-3‰,新生儿听力障碍占全部出生缺陷的20%,一些宝宝自出生就被按下了“静音键”,听力障碍不仅影响身心健康、生活质量,还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但是,一般情况下,父母很难在1岁内发现孩子的听力问题。多数宝宝到了2-3岁还不会说话,家长才开始注意,但已经错过了最佳的干预时期。即使发现后马上干预,宝宝的言语和认知发育水平仍会落后于同龄儿童。
尤其父母双方都没有耳聋患者的家庭,更会忽视宝宝的听力障碍。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双方家族没有耳聋患者,新生宝宝依然有可能会出现遗传性耳聋。比较多见的一种情况是父母双方各自携带一条致病耳聋基因,以25%的概率将致病基因遗传给了新生儿,那么宝宝就患上了遗传性耳聋。
要干预听力障碍就得从宝宝出生后立马着手!听力筛查就是早期发现听力障碍最为有效的措施!
1、出生24小时后
每一个新生宝宝出生24小时后都要进行初次听力筛查——耳声发射(OAE)检查。检查结果为“通过”和“未通过”。
还需进行脐带血或足跟血采集,筛查聋病易感基因。有些宝宝会出现迟发性听力下降,筛查新生儿是否携带耳聋基因是十分有必要的!
2、0-6岁常规随诊
正常的宝宝在全部通过耳声发射(OAE)检查与聋病易感基因筛查后,即进入0-6岁儿童听力保健的常规随诊。
提醒:家长们仍需注意,新生儿听力障碍是由环境和遗传因素引起的,其中遗传因素导致听力障碍的比例占到了60%。家长平时需要观察宝宝的听力是否正常并定期到医院检查,如发现宝宝听力问题及时就医。
听力初次筛查没有通过该怎么办,是不是说明宝宝聋了?
不必惊慌,不能说明孩子聋了!
筛查过程中宝宝的睡眠状态、宝宝外耳道及中耳的情况(比如:外耳道内存留有胎脂、羊水、分泌物;中耳腔有积液;宝宝不安静、体动多)等都有可能影响筛查的结果,需要30天至42天之间返回接产单位进行听力的复筛。
听力复筛仍未通过,宝宝需要于3月龄内前往当地的听力诊断中心进行听力学诊断和医学评估,依靠诊断性听力筛查结果评估患儿是否存在听力障碍。
如果听力诊断检查发现宝宝听力异常该怎么办呢?
新生宝宝听力诊断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及时于听力学诊断门诊就诊,由相关专业医生根据宝宝的听力诊断情况进行医学评估,制定专业的治疗或干预方案。
宝宝出生后住进儿科监护室了,听力需要怎么检查呢?
监护室中具有听力高危因素的宝宝,无论耳声发射(OAE)是否通过,在出院之前一定要进行另一种听力筛查——快速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ABR)检查。
如果AABR筛查通过了,生活中同样需要观察宝宝听力的变化,并且在宝宝半岁、1岁、2岁、3岁时于听力诊断中心进行AABR复查。
如果AABR筛查未通过,则需要3月龄内带宝宝前往听力诊断中心进行听力学诊断和医学评估。
孕期要注意预防保健!
孕妈抵抗力较低,需减少到人多嘈杂的场所,避免病毒性感冒、腮腺炎、脑炎、风疹等传染性疾病;
孕期要增强自身体质,重视饮食营养,适当活动,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减少胎儿发育异常;
孕期避免接触射线,一般不要接受预防注射;
孕期尽量避免使用各类药物,如必须用药时,应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禁用耳毒性药物、水杨酸类止痛药、抗疟疾药、利尿药、抗癌药;
可疑有家族遗传性耳聋史者,夫妻双方均应到医院进行家谱分析、染色体和遗传基因的检查,做到优生优育,减少先天性耳聋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