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 健康新闻 > 正文

青岛市城阳区通过国家级“健康促进区”技术评估

2022-03-02 11:23 来源: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分享到:

2月1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下发《关于通报2021年度全国健康促进县(区)技术评估情况和典型经验的通知》(国卫办宣传函〔2022〕52号),通报2021年国家级健康促进县(区)技术评估结果,青岛市城阳区以全国第一名的优异成绩通过国家级健康促进县(区)技术评估,典型经验印发全国学习借鉴。

截至2022年2月,青岛市崂山区、城阳区等2个区通过国家级健康促进县(区)技术评估,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西海岸新区、城阳区、胶州市等7个区(市)通过省级健康促进县(区)技术评估,全市市级健康促进区(市)实现了全覆盖。

国家卫生健康委通知指出,《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要求“开展健康促进县(区)建设”。近年来,各省份积极推动县(区)层面“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持续开展健康促进县(区)建设,针对当地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和健康需求开展多部门联合的健康行动,建设健康支持性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促进活动,努力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结合各地疫情防控工作实际,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专家开展了国家级健康促进县(区)技术评估。经过省级评估和国家级专家复核,全国共有72个县(区、市)通过技术评估。

国家卫生健康委通知明确,自2022年起,“健康促进县(区)”调整为“健康县区”。具备条件的县区自愿参与,省、市级重点做好技术支持和日常指导。国家级重点挖掘、总结县区“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典型经验,宣传推广各地健康促进优秀做法和特色亮点。

国家卫生健康委通知要求各地规范开展“健康县区”建设工作,严格遵守中央有关规定精神,未经批准不得开展或变相开展评比、达标、表彰等活动,不得以“健康县区”建设名义干预地方机构编制等。

   据悉,2021年,青岛市城阳区持续守牢疫情防控线,以“十四五”期间打造、引进6-8所三级甲等医院为目标,统筹构建大健康发展新格局,加快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有效提升卫生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各项工作稳中提质增效。

一、科学发力,筑牢疫情防控屏障

(一)持续提升防控能力

以“一失万无”的心态,超前研判、主动作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面健康保障。建成启用6700平方米区人民医院应急门诊,规范建成4处发热门诊、18处发热哨点,共接诊入境有症状人员1715人次,登记发热患者10185人,跟进启用青新发热病人跟踪管理系统全部纳入闭环管理。同步提升核酸检测能力,确保在2天内完成辖区全员核酸检测任务。

(二)全力推进新冠疫苗接种

合理布局设置13+N处接种点,使用智慧移动接种车,配备接种医务人员980余名、救护车20辆参与接种点医疗保障工作。全市率先完成智慧接种门诊建设,研发“阳光疫苗接种服务平台”,截至2022年12月29日,累计接种新冠疫苗270万剂次,3岁及以上人群全程接种率全市第一。

(三)从严抓好督导整改工作

对预检分诊、院感、新冠疫苗接种等疫情防控措施落实落细情况全面督查和“回头看”,共督导医疗机构6842家次,停业整顿47家,确保整改落实到位。

二、高位谋划,构建大健康新格局


(一)加快优质高端医疗资源集聚

投资10.5亿元推进区人民医院改造提升工程,推进与北医三院合作,签约共建肿瘤诊疗中心,加快创建三甲医院。在成功引进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城阳院区基础上,深化与北大人民医院合作,共建启用北大人民医院青岛医院。7月8日挂牌运营以来,北大人民医院已派遣专家130余人次,医院日均门诊量近3000人次,市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了更优质的医疗服务。跟进投资20亿元启动二期工程,建设国家创伤中心科创基地,着力打造辐射华东地区、东北亚地区的区域医疗中心。投资20亿元的市中医医院城阳院区已经签约,将打造市内一流、省内知名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心。国科大附属医院、树兰(城阳)医院、微医互联网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正在加快集聚落地,构建起多元化、互补式医疗产业发展体系。

(二)加快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扫尾攻坚

推进城阳、夏庄街道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竣工验收,惜福镇街道卫生院、上马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工程完成主体建设。全区8处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国家标准,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三)统筹推动医养健康产业发展

以调度、配合推进泰康之家青岛养老社区、北大医疗产业园等医养产业聚集发展为目标,加快推动大健康区域协调发展。城阳区医养健康产业先进做法在全市医养健康大会及全市医改大会做典型发言。

三、深推改革,提升健康供给能力

(一)深入推进健共体改革

强化分级诊疗,加强19个医疗质控中心建设,规范运行远程心电、影像等6个区域性医学中心,安排20个专业500余名专家深入基层指导,实现全区服务同质化,构建“15分钟便民就医圈”。

(二)统筹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建成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国家级胸痛中心。持续推行公立医疗机构药品、耗材零差率销售,药占比降至30%,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让利惠民3325万元。次均门诊费用236.88元、次均住院费用9704.77元,维持较低水平。同步获评省级重点专科1个、市级重点学科9个,总数量位列各区市首位。

(三)着力推进健康红利提质扩面

1240余人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得到兜底补助,1.7万名妇女得到“两癌”免费筛查,9万名60岁以上老年人得到免费体检,1.3万名“三高”慢病患者服药得到补助。全区职业健康保护行动升级,工作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省职业卫生监督暨职业卫生分类分级监督执法试点工作现场会在城阳区召开。

四、创新引领,擦亮健康城阳名片


(一)创新三高共管慢病综合管理

继续开展三高共管医防融合慢病综合管理创新试点工作,“三高共管”工作被纳入2021年全省基层卫生重点工作,省慢性病管理试点培训现场会在城阳区召开,城阳区经验在全省推广。

(二)创新婴幼儿照护服务

“关注生命之初1000天”家庭抚育项目提质扩面,3.3万人次受益;全市率先出台《社区托育点设置标准和规范》,设立全市首家孕产育一体化婴幼儿照护指导中心,服务8000余人次;开展社区、企业免费托育点服务,获评市唯一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区,经验被国家卫健委及央视全国推广。

(三)创新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建成三级社会心理服务中心228个,全市率先研发社会心理服务智慧云平台;申请国家老年人心理关爱试点2个;举办线上第三届中国社会心理服务高峰论坛。构建阳光心理服务体系打造社会心理服务“城阳模式”典型做法在央视播出。

下一步,城阳区将以对标、引领主城区为目标,以更高站位探索新路,更高标准谋划工作,加快打造与城市发展相匹配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高品质医疗服务体系,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奋力打造湾区都市活力城阳。‍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