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医精诚医者仁心——齐鲁医院青岛院区骨与软组织肿瘤科成功利用微波消融技术为一例骨转移瘤患者实施保肢手术)
骨转移瘤在临床上常见,发生率为原发性恶性肿瘤的30~40倍。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等是引起转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部位为脊柱、骨盆、股骨和肋骨。骨转移癌可以导致严重的骨疼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高血钙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多以局部放疗、化疗和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寿命。
近期,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骨与软组织肿瘤科成功利用微波消融技术为一例骨转移瘤患者实施保肢手术。
患者为78岁男性,因就诊前半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臂肿痛,伴有活动受限,无肢体麻木感,无皮肤感觉障碍,于当地医院就诊,行右上臂X片示右肱骨中远端病理性骨折。患者来齐鲁医院青岛院区寻求进一步诊治,患者自述半年前行结肠癌并肝转移一期切除手术,医生检查右上臂可触及软组织包块,质硬,活动度差。影像检查示右肱骨中远端溶骨性破坏,断端移位;右肱骨断端团块状病变,大小约为27mm×35mm×45mm。门诊以“肿瘤性病理性骨折”收入院。
影像资料,红线示软组织包块边界
影像资料,髓内可见长节段病变,近端约108mm,远端约84mm
患者入院后,医生安排了详细的查体,结果提示患者为单一转移灶,肱骨髓内长节段病变,断端溶骨性破坏,局部形成软组织包块。骨科中心主任兼任骨与软组织肿瘤科主任李建民教授,带领医护团队对该患者病情及治疗方案进行了多次讨论。他指出,患者为单一转移灶,原发灶切除未见复发,若能行手术切除肿瘤保肢治疗,患者仍可有较长的高质量生存预期。但手术面临极大挑战,首先,肿瘤切除时需精细分离保护桡神经,而桡神经的保护是手术的一大挑战;其次,切除软组织包块后,处理髓内病变,重建肱骨的连续性,是手术另一大挑战;再者,患者年龄偏大,已接受过肝转移切除手术,在这种情况下定制3D打印假体并非最优手术方案。
医生团队考虑3D打印假体重建手术对该患者来说创伤较大,术后功能恢复慢,最终放弃了该方案,经过综合考虑选择了借用微波技术消除肿瘤,进一步用骨水泥填充钢板内固定的方式重建肱骨。经过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及精细的术前准备后,李建民教授带领团队为患者进行了手术,术中依靠精湛的手术技术保护好桡神经,同时用微波针消融软组织包块和髓内病变,使其表面碳化,然后进行骨水泥填充和钢板内固定,重建肱骨。手术历时2小时顺利结束,术后第1天,患者桡神经功能正常;术后第4天,患者康复出院,这也符合齐鲁医院青岛院区骨科中心加速康复的理念(齐鲁医院青岛院区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加速康复外科首批试点医院)。
骨水泥填充及钢板位置良好
术后第1天,患者右上肢伸腕活动正常,感觉正常,桡神经未受损伤
肿瘤消融技术是指将化学药物或热疗直接应用在肿瘤区域,达到杀灭肿瘤或肿瘤大体坏死效果的一项技术,临床应用已有100多年历史。与其他消融方法相比,微波消融治疗具有升温速度快、瘤内温度高、受碳化和血流影响小、消融范围大、操作简单、能实时监控等优点,在杀灭肿瘤的同时,保存了患肢的力学及生物学功能,可充分利用,灭活瘤段进行重建,减少了传统手术处理带来的并发症。对于实体肿瘤,尤其是较大的骨肿瘤治疗,微波消融技术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