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汤、火锅、烧烤……随着气温不断降低,人们往往会摄入更多的油脂补充身体不断散失的热量,以抵御寒冷。盲目进补,再加上油腻的饮食,成了胆石症的主要诱因。 “油脂摄入量增大,还会刺激胆囊收缩更为剧烈,以排出更多胆汁参加到消化过程当中,对已经患有胆结石的人来说,可能会造成胆囊内结石出现位移,在胆囊管或胆管内形成梗阻,从而引发胆绞痛。 ”市海慈医疗集团普通外科副主任医师陈建锋提醒,近年来胆结石等胆囊疾病的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年轻人也应当及早注重规律和健康均衡饮食,避免暴饮暴食、盲目进补对身体带来的刺激和伤害。暴饮暴食、盲目进补,让身体不堪重负。
不吃早餐
易受胆结石“青睐”
陈建锋说,胆结石的形成与很多因素有关,包括环境因素、遗传因素以及个人生活方式。有八类人群易患胆结石:
长期高胆固醇、高脂肪、高热量饮食的人,他们的饮食习惯会让体内的胆固醇增加,比如过多摄入糖分可刺激胰岛素分泌,而胰岛素又可刺激胆固醇分泌增加,导致胆固醇结石形成。
使用激素、肥胖和患有某些疾病的人,比如患有胆道寄生虫如蛔虫、肝吸虫等疾病的人容易发生胆结石,糖尿病、反复胆道感染、回肠炎等病人也容易发生胆结石。不能按时进餐的人,特别是不吃早餐的人,会使胆汁浓度增加,浓缩的胆汁在胆囊内淤滞时间过长,会使得胆固醇沉淀析出的几率大大增加,而且有利于细菌繁殖,容易促进胆结石的形成。患有胆囊炎的人,该疾病会使胆囊收缩功能下降,增加胆结石的形成。
40岁以上、偏胖、多次怀孕的女性,雌激素会影响胆囊排空,引起胆汁淤滞,这样极易形成结石,因此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患胆固醇结石。女性胆结石病人一般要比男性病人多2倍以上,多次妊娠的妇女更容易患胆结石,长期口服避孕药物或绝经后用雌激素类药物治疗的妇女患病也较多。长期素食的人,有人认为胆结石是经常吃高脂肪的食物或饮食失调等引起的,吃素就能避免胆结石,其实并非如此,素食中含有很多纤维素,会妨碍胆汁酸的吸收,使胆汁中的胆盐浓度下降,比例失调,也会造成结石。过度节食减肥也会使胆汁中胆固醇饱和度明显增加,这些因素都是生成结石的重要条件。
此外,还有胃大部分切除的人、有遗传基因的人,目前已明确部分基因片段与结石有关。
不容忽视
人体内“疯狂的石头”
陈建锋介绍,据统计50%到70%的胆结石无症状,有些患者在进食过量、吃高脂食物、工作紧张或疲劳时感到上腹部或右上腹隐痛,通常出现饱胀不适、嗳气呃逆等症状,常常被当成是胃病。随着时间推移,这类患者大约有10%产生临床症状。当胆囊内结石移动,梗阻胆囊管,会引起剧烈的胆绞痛,表现为右上腹疼痛,可放射至右肩背部,不同患者疼痛轻重不一,重者疼痛剧烈,甚至痛得打滚、呻吟不止、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多数患者为间歇性绞痛,阵发性加重,也可能表现为持续性痛,并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不适。
“胆囊结石主要症状是胆绞痛和发热,有时可影响到肝脏功能,出现乏力和黄疸,但如果胆囊结石通过胆囊管排到胆总管,也会产生肝外肝管结石的症状。 ”陈建锋说,肝外胆管结石的主要症状是胆绞痛、寒战高热和黄疸,当胆汁感染并发化脓性胆管炎时会出现休克和意识障碍,危及生命。
肝内胆管结石一般无症状,并发胆管炎时也可出现腹痛和发热,排到胆总管时也会产生肝外胆管结石的症状。除了以上这些特有症状外,胆结石往往还伴有胃痛、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腹泻、肩背部放射痛等症状。胆囊结石严重时可导致胆囊坏疽和穿孔,也可因长期胆结石刺激导致胆囊癌;肝外胆管结石严重时可并发化脓性胆管炎和坏死性胰腺炎;反复发作的肝内胆管结石也可能导致肝脓肿、胆道出血、胆汁性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以及胆管癌等。
“结合临床表现、体征和相关辅助检查,胆结石往往可以明确诊断。 ”陈建锋说,腹部彩超是胆结石首选的检查方法,具有方便、经济、无创、无辐射、准确率高的优点,对于胆囊结石诊断准确率可达95%以上。只有胆总管下段结石由于受到胃肠腔内气体干扰而较难显示。CT或磁共振检查则不受肠气干扰,还可以明确胆结石的部位、大小、分布情况以及胆管的阻塞、扩张程度,磁共振胆道水成像还可以将整个胆道系统显示出来。
此外,胆结石的检查方法还包括逆行胰胆管造影、经皮肝穿胆道造影、胆道镜检查等。无症状的胆结石一般无需治疗,但需要改善生活方式,定期复查。有症状的胆结石特别是反复发作的患者,应选择外科手术治疗。
胶东地区
是胆石症高发区
“很多朋友对胆囊都有所误解,认为它是胆汁分泌的场所,其实真正分泌胆汁的器官是肝脏,肝脏分泌的胆汁会暂存在胆囊这个迷你 “蓄水池”中,在人体进食后,胆囊会规律性地收缩,使得胆汁排入到十二指肠,参与食物的消化。因此,胆囊也是消化环节中不能缺少的存在。 ”陈建锋介绍,正常情况下,人体肝脏每天分泌600到800毫升胆汁,通过胆总管排入十二指肠促进脂肪的消化。因为胆汁在非消化期间是储存在胆囊里的,胆囊对胆汁进行浓缩,在消化期间排出浓缩后的胆汁。在不健康的饮食及生活方式的影响下,可能引起胆汁分泌紊乱、胆汁成分改变等,胆汁内有结晶析出,逐渐钙化后形成结石。由于胆囊有浓缩胆汁的功能,因而胆囊是胆结石的高发场所。暴饮暴食、进食油腻食物是胆结石最为常见的发病诱因。
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饮食失调,缺乏运动,胆固醇摄入量过多,胆结石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胆结石是指在胆道系统包括胆囊和肝内外胆管内发生的结石。按发病部位分为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人们常说的胆结石大多是指胆囊结石,约占胆结石总数的80%到90%。
按结石的成分分为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和混合型结石。胆结石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发病率有一定的地域差异性,总体发病率在5%到15%之间。我市所在的胶东地区一直是胆石症高发区,女性胆囊结石发病率大约10%,男性发病率在6%,其中大约15%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青岛人经常食用鱿鱼、蛤蜊等胆固醇含量较高的海鲜,这些都是诱发胆结石的因素之一。
特别提醒
预防胆结石要从娃娃抓起
预防胆结石并不是成年人的专利,而是应该从娃娃抓起。据统计,小儿胆结石的发病率在0.3%到1.16%,发病年龄多在4到5岁以后,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胆结石患者越来越多。家长为了让孩子更健康更聪明,给孩子吃大鱼大肉,糕点甜食,精米细面,甚至是高热量的洋快餐,少了粗粮蔬菜,致使胆汁中的胆固醇浓度随之上升,促发胆结石形成。还有些家长盲目给孩子补钙,导致钙质在胆囊内沉积,凝聚成结石。
“预防胆结石其实就是两条,管住嘴,迈开腿,从健康生活方式做起。”陈建锋说预防胆结石首先饮食上要清淡少油,摄入大量的高脂肪食物,意味着进食了过多的胆固醇,而胆囊里储存的胆汁无法完全消化,随即便沉积出结晶,时间一长就会形成结石,所以,一定要避免一次性摄入大量的高脂肪食物。而且规律三餐是很重要的,尤其是早上一定要吃早餐。
其次,要多喝水,高浓度的胆汁是有一定的腐蚀性的,多喝水可以起到稀释胆汁的作用,从而避免浓缩胆汁侵蚀和溶解胆道黏膜引起的胆囊炎产生疼痛。
最后,还要坚持运动。长期不运动,胆囊收缩力下降,胆汁排空延迟就会容易淤积。长期坐着,人呈一种蜷曲体位,胃肠胃蠕动被限制,就不利于胆汁排出,从而形成结石。
(来源:青岛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