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力,是幸福快乐的基础,是国家文明的标志,是社会和谐的象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与吸烟、酗酒、缺乏体力活动、膳食不合理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等已成为影响人民健康素质的大敌。在所有影响健康的因素中,生活方式是最可被控制且最有影响力的因素。每个人都应从自己做起,摒弃不良习惯,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实践者和受益者。
2007年9月1日,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全国爱卫会办公室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起了以“和谐我生活,健康中国人”为主题,以“我行动,我健康,我快乐”为口号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并确定每年的9月1日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日”,每年9月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月”,不断强化健康意识,长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让我们在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愿人人拥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态、健壮的体魄,实现全面发展,拥有幸福生活!
健康生活方式在行动——减盐行动
一、高盐饮食的危害
食盐摄人过多可使血压升高,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另外,吃盐过多还可增加患胃病、骨质疏松、肥胖等疾病的风险。
二、食盐推荐摄入量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健康成人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2-3岁幼儿摄入量不超过2克,4-6岁幼儿不超过3克,7-10岁儿童不超过4克。65岁以上老年人不应超过5克。
三、正确使用定量盐勺
烹调食品时应少放盐,盐少放5%-10%并不会影响菜的口味,建议使用定量盐勺控制放盐量。
四、巧用其他调味品替代盐
尝试用辣椒、大蒜、醋和胡椒等为食物提味,也可用无盐混合调味料,以减少对咸味的关注,例如醋本身可以强化咸味,多放醋就感觉不到咸味太淡,同时糖能掩盖咸味,因此减盐时要注意少糖。
五、出锅前再放盐
出锅前才放盐是因为盐在食物的表面而没有渗透到食物内部,食用时舌头感受到咸味,减少了淡的感觉。
六、选择新鲜食物,少吃高盐的包装食品
应选择新鲜的肉类、海鲜和蛋类,不吃或少吃含盐量很高的加工食品、罐头食品,如熟食肉类或午餐肉、香肠、卤蛋、咸蛋、牛肉干、鱼罐头、酱菜、虾米等,这类食品含盐量很高,烹调调味时要慎重,仔细品尝后再决定是否放盐。
七、学会阅读营养成分表
超市购买包装食品时,要阅读营养成分表,尽可能购买钠盐含量较低的包装食品和罐装食品,选择标有“低盐”、“少盐”或“无盐”的食品。
八、逐渐减少钠盐的摄入量
减盐需要一步步来,让味蕾感受和适应不同食物的自然风味,身体对盐的需求量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降低。
九、外出就餐选择低盐菜品
尽可能减少外出就餐,在外就餐时主动要求餐馆少放盐,如有可能,尽量选择低盐菜品,夹菜的时候尽量沥沥汤汁,少吃汤泡饭。
十、慎用调味品
选择低钠盐、低盐酱油,减少使用味精、鸡精、汤料包、豆瓣酱、香辣酱等高含盐量的调味品,如黄酱中盐高达12%-15%,当使用这些调味品时应限制用量,并且尽可能做到少盐或不放盐。
十一、警惕“藏起来”的盐
除了调味品、腌制品、熟肉外,还有一些方便食品含有很多不可见的盐,例如一些方便食品(如方便面、速冻食品、白面包、早餐麦片、饼干等)和零食(如五香瓜子、话梅、果脯、薯条等),有些食品甚至尝起来根本不觉得咸。
十二、增加钾的摄入量
多吃富含钾的食物帮助排钠,钾含量比较高的食物包括蔬菜、水果、酸奶、蛤蜊、比目鱼、橙汁和牛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