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逢秋悲寂寥”,中秋国庆假期是团圆的节日,但这段时间也是心理问题的高发期。很多人可能出现情绪低落、思维迟缓、焦虑烦躁、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等表现,这很可能是他们的心理出了问题。如何早期识别精神类疾病,尤其是对患者和家庭造成严重伤害的精神分裂症呢?家中有了精神类疾病患者应该怎么办?市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主任医师孙忠国讲述,早期识别精神类疾病,并进行及时科学的干预治疗,患者完全可能恢复到健康人的生活状态,重新回归社会与工作。
早诊早治
让精神疾病患者回归社会
根据青岛市第四次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我市18岁以上人群中精神障碍的现患率 (最近1个月)为16.17%(包括精神发育迟滞和痴呆)。青岛市成年人群最常见的5类精神障碍依次为物质使用障碍(5.84%)、心境障碍 (4.57%)和焦虑障碍(4.11%)、精神病性障碍(0.82%)、器质性精神障碍(0.72%)。最常见的6种特定精神障碍为酒精使用障碍(5.82%)、心境恶劣障碍(2.14%)、重性抑郁障碍(2.01%)、广泛性焦虑障碍(1.54%)、精神分裂症(0.71%)、痴呆(0.50%)。孙忠国介绍,其中精神分裂症患病率0.71%,下降明显,这与市民对精神疾病重视程度增加,就诊及时、早期治疗有很大的关系。
精神疾病大多数是一个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药物维持治疗,其治疗康复效果的好坏与早诊断、早治疗、密切相关,但是精神疾病的早期症状往往在患者成年早期阶段就出现了,并且患者家属并没有重视,现实是精神病患者通常需要延误一段时间后才得到专业的医疗人员的治疗,没有能在首次发作或早期精神病的阶段进行处理,这是一个非常可惜的事情。孙忠国讲述,以精神分裂症为例,这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精神疾病,大多数病人起病缓慢,是社会、心理、生物三方面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精神活动、行为失常。精神疾病的早期症状同其他疾病一样,症状轻,不典型,往往不为人注意,或认识不到是精神疾病,以至于延误治疗时机,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如能早期识别精神病,及时治疗,对预后十分有利,很多患者能够恢复到健康人的状态,正常参加工作,回归社会。
性格突变
是早期精神分裂症常见表现
怎样才能在早期识别精神分裂症呢?孙忠国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辨别。
首先,性格改变和类神经症症状是早期精神分裂症最为常见的表现。如患者变得孤独、少语、不合群,做事心不在焉,学习成绩下降,工作不负责任,生活懒散,甚至连个人卫生和起居也需要别人督促。有的病人还表现为自言自语、独自发笑等。
其次,思维、情感和意志活动障碍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表现。在疾病的早期,轻微的性格改变常不易被人重视,但仔细观察则可发现在上述症状的掩盖下,病人往往喜怒无常、想法怪异,谈话内容常离题,十分令人费解;还可能出现幻听、幻视、常独自呆坐、自笑或整日游荡所作所常人无法理解;或者凭空产生一些不切实际、甚至是荒诞无稽的想法,尽管与事实不符,其本人却坚信不疑等。这些症状对诊断精神分裂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三,敏感多疑,比如怀疑别人讲自己的坏话,别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含沙射影地针对他;甚至认为电视上、广播里、报纸上的内容也与他有关;有人感到自己的同事、邻居、甚至父母兄弟都在害他,恐惧不安,觉得周围一切变得都对他不利等。这种人对自己的观念常坚信不疑,别人的劝说、解释不能改变他的观点,而且他们常常会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经常忘事,工作效率下降。
最后,缺乏自知力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共同特点。患者通常都拒不承认自己有病,他们不能识别自己的病态表现,因此对治疗要求不迫切,甚至拒绝治疗。
遇到精神问题,切莫讳疾忌医。
最易发病期
一般在青少年和成年早期
孙忠国强调,这四点只是诸多症状中的一小部分,有时具体到某名患者,情况可能更为复杂,尚需由精神科医生悉心诊治。
对出现这些症状同还要进行纵向比较,即与当事人过去的一贯表现比较,看是否存在明显的精神状态改变;同时,还要做横向比较,即与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状态比较,是否存在明显的差别;最后,要注意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的处境判断,及早发现异常的精神症状。
同时也要注意精神分裂症的危险因素,如果注意到患者具有上述行为或功能方面的变化,就应当进一步评定他的危险因素。精神分裂症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一般青少年和成年早期最易发病;精神疾病阳性家族史;易感性人格,如精神分裂样或者精神分裂型人格,病前适应能力较差,头部受伤的病史,智力偏低,围产期损害史,受到精神刺激或长期心理压力等。
(本版撰稿记者黄飞)
健康提醒
精神类疾病患者家属要做好以下四点
家有精神类疾病患者,家属应该怎么办?孙忠国给出三点忠告:承认现实,正确对待,尽早医治,并提醒患者家属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不要隐瞒病情。
不少患者家属发现家人、朋友或子女有精神疾病的早期表现或者出现心理问题后不愿让人知道,担心影响病人以及家属的声誉、工作、找对象或晋升公职等。他们抱着侥幸的心理,找一些理由来宽慰自己。比如,“是工作或学习太累,用脑多度了”“碰到不愉快的事了,想不开,想开就好了”“营养不好,身子虚”等,但进而找一些土法偏方或求神拜佛、吃些营养药等,结果延误了病情,丧失了早期治疗的良机。孙忠国建议,一旦发现家人有精神状况的改变,应尽快到正规医院精神科详细咨询与检查,以确定是否属于精神问题,或属于哪一种精神疾病,做到及时诊治。
第二,不要急于求成,乱求医。
大概一半的家属在患者得病后乱求医。家属从好的愿望出发,想找到一个好的办法,尽快治好,容易被一些骗人的小广告误导,治疗一段时间,钱也花光了,病也未见得到“根治”时,才恍然大悟知道是上当受骗了。
第三,不要强调诱发因素。
就诊中很多患者家属反复强调一些诱发因素,主要是想让医生了解或承认就是这个原因引起的。不可否认,有些精神疾病的发生,确与诱因有一定的关系,但大多数是没有关系的。目前认为除一些反应性精神病、心因性精神病、脑器质性精神病与诱发因素有直接的关系外,精神分裂症等重性精神疾病与诱因没有什么直接的原因,充其量也就是一种促发因素。所以,家属完全没有必要挖空心思、绞尽脑汁、费劲心血地寻找病因,其实没有必要的。
第四,不要悲观,甚至消极治疗。
也有不少家属看到患者多次治疗未能痊愈,就认为“精神病反正治不好”,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患者的治疗,这也是不正确的,其实,患者的病情迁延难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以积极的态度坚持不懈地配合医生的治疗,才能有效地控制病情。而且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治疗精神病的药物和方法也在迅速增多,将患者尽早送到精神疾病专科医院诊治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很多家属问医生,精神类疾病患者是住院好还是在家好?孙忠国说,一般来讲,从治疗的角度看,住院治疗比在家治疗效果好。患者住院治疗,可以在医生护士的严密观察下将药物的剂量加大到合适程度。从安全角度看,如果患者表现出兴奋、冲动、情绪不稳,或者伴有伤人、损物、自伤甚至自杀行为,如果不将患者送进医院,对他人及患者本身都可能造成不可预料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