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节期间各地都下了雪。不过,这样的天气也给我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路滑!
摔倒,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只是“拍拍灰站起来”那么简单,而对于老年人来说,却不亚于心脏病、中风发作,轻则骨折,重则危及生命。冬季天冷路滑,衣着笨重,专家建议老人尽量由家人陪同出行,如条件不允许,千万不要“逞强”,适时“猫冬”也很必要。
老年人更容易骨折
专家介绍,老年人大多骨质疏松、骨量减少,即使轻微的外力即可造成骨折。
下雪天骨折的病人中,很多都是腕部、肩部骨折,这是因为大部分人在摔倒时都会自然地想用手撑住地面保持平衡,可是雪后路面摩擦减小,手着地的那一刻,整个身体的重量和摔倒的冲击力都压在腕部,极容易导致腕部、肩部骨折。
当手腕也来不及支撑的时候,很多人会用屁股往后坐。整个屁股着地很危险,可在摔倒时一侧屁股着地,更是一种很危险的姿势,老年人本就骨质疏松,在这样大力量的冲击下,很容易发生髋部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等现象。
医生提醒,遇雨雪天气,中老年朋友应尽量减少外出。如果必须出行,应穿好防滑鞋,走路时迈小幅步伐,头部略微伸向前,身体稍前倾,保证重心前移,把每一步踩实了再迈下一步,避免滑倒受伤。
摔倒后采取正确措施
对于骨折后的治疗和护理,复位、固定、功能锻炼、抗骨质疏松是基本原则。复位是有一定标准的,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复位以后应进行加固,以便开展下一阶段的功能锻炼;功能锻炼需遵医嘱进行,一般来说,6~8周后,下肢才能适度负重,3~4个月、甚至半年后才能恢复正常运动。总体来看,骨折的恢复和软组织挫伤不同,需要漫长的时间,也需要在骨科医生和康复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应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
卧床期间的护理工作也非常重要,为预防肺部感染,应坚持翻身拍背来促进排痰。为减少泌尿系感染,应让患者多喝水、多排尿。
总之,雨雪天气,路面结冰,尽可能减少出门次数,走瓷砖铺设的人行道时,也要尽量挑水少、冰少的地方,注意脚下,放低重心,慢慢走才是最关键的。
老人摔倒别急着“扶起来”
老人摔倒到底扶不扶?120的急救医生说,如果老人重重地摔坐到地上,这时不要急于站起来,路人或家人也不要急于扶老人起来。这是为什么呢?
医生解释说,老年人一般对痛觉不敏感,如果骨折后没有发生移位,很可能不会感觉疼痛。若此时站起来,骨折部位很可能发生移位;如果骨折部位已经发生移位,这时勉强站起来,骨折断端还可能会伤及周围组织,造成二次伤害。
那老人摔倒应该怎样处理呢?首先要用手撑地坐起来,在原地休息一下,小心地试着抬抬腿,如果腿能抬起来,可以试着小心站起来走几步,即使没问题,也要严密观察7-10天,如果其间出现不适,应马上到医院拍片检查;如果不能抬起来,或者感觉到疼痛,很可能是股骨折、颈骨折,这时不要乱动,打电话向“120”求救,及时就医。
此外,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不慎摔伤,第一要做的就是保持镇定。不要惊慌,判断自己的伤情如何,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医生介绍,一般来讲摔伤的情形分为两种,一种是开放型伤口,就是有破口的伤口。另外一种是闭合型的伤口,即不流血没伤口的。除此之外,还应尽可能判断是否有出血,是否有皮下淤血,关节活动是否受到影响等。判断好伤口后,根据病情的程度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