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健康频道> > 正文

【2019“有温度的医者”风采录】马艳丽:奋战在感染病治疗一线十几年 用爱照亮病患健康之路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孟璐 2019-12-13 15:20:41 字号:A- A+

敬畏每一个生命,每一位患者都应该得到尊重,即使是艾滋病患者。很多人认为艾滋病既神秘又可怕,令人望而却步。但对青岛第六人民医院感染科艾滋病组组长马艳丽来说,与艾滋病患者打交道再平常不过。从医20余载,马艳丽一直与各类感染性疾病抗争着、斗争着,她每天面临着患者不同的病情变化,看遍人间冷暖,却初心未变。在青岛六医感染科病房,在肝病门诊、感染科门诊、皮肤病门诊都能看到她不停穿梭忙碌的身影,时时刻刻都在点亮着患者的健康之灯。

挑战自我她选择了感染科

在青岛第六人民医院,马艳丽是在感染科工作时间最长的医生,一干就是14年。感染科是全市传染性疾病定点科室,病种复杂,病情变化快,工作强度大,突发事件多,科室的抢救工作量达全院的80%,出现医疗纠纷的风险大。当时很多医生不愿去,马艳丽率先挑起担子来到感染科。

马艳丽刚刚到感染科时,便感受到了工作的特殊性、复杂性。由于很多患者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还有一些血液感染性疾病,作为医护人员经常会跟患者密切接触,所以被感染的风险也是最大的。但是马艳丽依然选择了辛苦而病种多变的感染科,14年来,她始终坚持学习,她说工作以后,没有机会临床实践每一个学科的疾病,但她一直坚持着这样的习惯,每次接触患者时,都会将患者的症状与书本上的描述进行对比,巩固理论,不断夯实基础;每周阅读20篇医学文献,从书本上学习其他学科的疾病,从中获益匪浅。不管是感染性疾病,还是血液、风湿免疫、肿瘤等其他学科也有所涉猎,她总能抓住蛛丝马迹,找到患者发热、感染的根源。她说,在感染科工作,身上多了一份挑战,更多了十份责任,但每当看到患者病情得以控制,可以康复出院时,就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呵护患者她被患者当作“妈妈”

十年前,为了更大程度地挑战自我,马艳丽担任了科室艾滋病组的组长。由于她对病人的精心照顾,体贴入微,更是被患者亲切地称为“妈妈”。

23岁的小刘(化名)刚刚大学毕业,因为扁桃体经常发炎,大夫建议摘除扁桃体,就在术前查体时,发现了HIV抗体阳性。得知消息后,简直是晴天霹雳,一家人陷入绝望和恐惧当中,几乎没有办法正常生活。正是最美好的青春,然而小刘却要经历心理和生理上多重打击。此时马艳丽深知,在治疗的同时让小刘消除身心上的压力和恐惧更为重要。在平日的治疗中,马艳丽对他格外照顾,只要有机会就会和他沟通交流,为他加油鼓劲。通过马艳丽的疏导和关爱,小刘渐渐走出了刚刚得病时的绝望,重塑了生活的信心。出院以后,小刘给马艳丽发了一条很长的微信,其中有一句话让马艳丽潸然泪下:“在病房时,我见到你就像见到了我的妈妈。”

一句妈妈让她潸然泪下。马艳丽说,做事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用爱心、诚心、细心,换患者舒心、放心、安心。作为在感染科工作时间最长的高年资医师,守护患者生命,是责任,更是担当。

希望对艾滋病像对慢性病一样管理

艾滋病人是马艳丽主要治疗的群体之一。她认为,艾滋病患者和其他病人一样,不过是得了一个长期慢性病,与乙肝等感染疾病没有区别,并不需要大家另眼相待。以目前的抗病毒治疗水平,可以保障感染者基本达到非感染者一样的预期寿命。

2015年医院艾滋病患者突然增多,并有三名不到四十岁的患者几乎同时死亡。马艳丽看到很多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因此失去生命,为此感到非常惋惜和心痛,主动提出去进修艾滋病诊疗技术,冒着职业暴露的风险,愿意专门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

“为什么有很多艾滋病患者不愿意告诉大家病情,这和社会歧视有关。”马艳丽介绍,艾滋病主要有3种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和母婴,其中性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性伙伴多、不固定,感染的风险就大,目前全世界尚无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因此最重要的是采取预防措施。

“艾滋病病毒会破坏自身免疫功能,造成免疫功能衰竭,从而出现多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而死亡。通过专业的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恢复,回归到正常生活,预期寿命基本不受影响。”马艳丽说道。

马艳丽表示,现在艾滋病群体聚集在两个年龄段,一个是年轻的二三十岁的男性,另外一个就是老年男性。老年男性基本上都是通过商业性行为感染的,年轻的就是通过男性同性恋,男同性恋比较多。从全国的数据看,是以异性传播为主的,像南方的四川、广西、云南,还是异性传播得多,整个性传播的占96%多,现在吸毒人员传播得很少,血液传播也几乎杜绝了,母婴传播也几乎没有。

“艾滋病也逐渐由一个特殊的传染性疾病,慢慢地变成一个慢性疾病。就像高血压和糖尿病,因为基本不会传染,所以对公众没有影响。对艾滋病也像对其他的慢性疾病一样管理就好了,也就不会有歧视了。”马艳丽说道。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