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健康频道> > 正文

【2019“有温度的的医者”风采录】刘正志:扎根大山40年守护百姓健康

来源:青岛早报 作者: 责任编辑:孟璐 2019-12-13 15:20:41 字号:A- A+

从不足15平方米的单间卫生室,到140平方米的一体化卫生室,从拿听诊器看病到远程诊断,出诊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变成摩托车,又变成轿车,在王哥庄街道峰山西社区从医40年的刘正志和妻子作为乡医,把青春和汗水融入大山,守护这里百姓的健康,守护着自己的幸福。

乡医夫妇扎根大山守护患者健康

1979年,18岁的刘正志因为两分之差,没有考上大学,他没有继续高考,而是踏上了一条自学不息的行医之路,成为了村里的赤脚医生。也正是那一年,刘正志与在村里当女乡医的王同勉相识相恋。两人1983年结婚,作为乡医夫妻档一直工作在防病治病第一线。

刘正志讲述,最初的卫生室就是一间屋,不足15平米,基本就是一张办公桌、一张观察床、一个药橱。“当时我们只有听诊器、体温计、药箱等,药品也只有红药水、紫药水、青霉素等10多种,病情严重的话,顶多打个屁股针。”王同勉说。有一次,刘正志在镇供销社发现了两大本《实用内科学》,一共是16.9元钱。当时,刘正志身上只有5元钱,他就找旁边开小卖铺的亲戚借了12元,买下了这本书。“在当时,我每天的工分是六毛钱,这两本书的书钱等于我一个月的工分。”

刘正志得知崂山区中草药资源丰富后,就在1986年开展了中医业务。第一次购进中药饮片和中药橱就花了4700元,这些钱在当时是一笔巨款,村里给垫了2000元,刘正志又跟亲戚朋友借了1000元。由于添置了中药饮片,房子就不够用了,卫生室就搬到了较大的两间屋子,大约40平方米。

1980年,刘正志到王哥庄卫生院实习。后来,他报考了山东省中医学院,在1992年参加了山东省中医学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每次看到患者前来就诊,我总想着能够尽快地治好他们,让他们减少些痛苦。”刘正志这么说,更是这么做的。他做过调查,社区周围的山上共有58种中草药,他上山采了5年的草药。

卫生室年门诊量达到2万多人次

随着周边村子过来就医的患者不断增加,到了1987年,原先的卫生室已经不够用,刘正志夫妻俩又搬到当年知识青年下乡的宿舍,三间平房约50平方米。/刘正志的家在峰山后村,卫生室在峰山西村,中间是一条两里地的羊肠山路,每天他都要骑着自行车穿行三四次。刘正志的医术逐渐得到了患者的认可,除了本社区,周围社区的居民都纷纷前来求医,不足1000人的村庄,卫生室的年门诊量达到2万多人次,坐诊到下午一,两点才吃上中午饭对刘正志夫妇来说是经常的事。

“干我们这一行,经常没黑没夜,有时候半夜里都会被患者叫醒出诊。我们忙的时候就顾不上孩子,两个女儿经常只能泡方便面吃火腿肠。”刘正志说到这里,脸上流露出深深的愧疚。/随着前来就诊的患者越来越多,为了节省更多时间,1994年,刘正志向社区申请了一个房基,盖起了一栋二层小楼,卫生室有了单独的观察室、中药房、西药房、治疗室、输液室、健康教育室。

创新给村民建立专门的“电子病历”

原先的就诊记录本难以查询信息,1998年,刘正志自费1.4万元购买了一台电脑,他也成为崂山区乡医中第一个使用电脑的人。刘正志在3年时间里,把厚厚的一本《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全都输入到了电脑中,这本书涉及到的临床各科465种疾病的诊断参考等内容,都被他一一分类标注。

2004年,当崂山区的基层卫生室还停留在纸质档案的时候,刘正志就创新建立起专门的“电子病历”,将每个患者的体检档案、就诊记录、用药记录进行建档记载,对复诊患者可以实时调取健康档案。刘正志的患者健康档案已经累积到上万人。

1998年,刘正志花了400元买了第一台血糖仪,这在当时的社区诊室中也是不多见的。1999年,他还购买尿液分析仪,如今卫生室里使用的尿液分析仪,已是他购买的第三台。2007年,刘正志考取了执业医师资格证,成为了王哥庄街道第一个拿到该证书的乡医。同一年,他又考取了全科医师资格证。

2010年,崂山区推行社区卫生一体化改革,建设标准化农村卫生室,已具备个体行医资格的刘正志夫妻俩加入一体化管理,每月领取固定工资。到了2012年春天,刘正志夫妻俩搬到了崂山区政府和社区共同投资筹建的一体化卫生室,面积达到了140平方米,共有7个房间,增加了信息资料室和中医理疗室等。

“原先,我们看病就是凭着听诊器、把脉来诊断,药物也比较紧缺,加入到一体化后,崂山区给我们配发了远程心电图、影像诊断系统,医疗器械达到了30多种,医品也增加到300多种,现在我们是越干越有劲儿。”刘正志说。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