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 健康青岛 > 正文

就诊“一卡通”,补卡却不通

2019-12-05 06:15 来源:青岛日报
分享到:

随着“互联网+健康”工程的实施,2015年以来,我市逐步推进就诊“一卡通”工程。截至今年年初,包括市妇儿医院、市立医院、海慈医院、中心医院等在内的18家青岛医院连接青岛市区域诊疗卡,实现了就诊“一卡通”。 

然而,前一段时间,市民李女士携带“一卡通”就诊却遇到了麻烦。 

事情是这样的,李女士携带本人身份证前往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就医,办理青岛市区域诊疗卡(简称“区域诊疗卡”)时却被人工窗口的工作人员告知,由于李女士在青岛其他医院办理过区域诊疗卡,因此无法补办;如果李女士想在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使用区域诊疗卡,需要先去初次开卡的医院补卡。 

由于社保卡丢失尚未补办,李女士在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的唯一方法就是通过区域诊疗卡;而区域诊疗卡无法补办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李女士无法挂号,除非临时有人取消就诊,她才有机会通过人工补号进行就诊。李女士连续两次经历了这样的尴尬,直到补办了社保卡,才终于得到了挂号就诊的机会。 

“我根本不记得在哪家医院办理过区域诊疗卡,补办无从下手。而且,既然是青岛多家医院通用的‘一卡通’,为什么补办起来还要分医院?没有本地社保卡的外地居民如果需要补卡看病,难道也要在青岛多家医院之间奔波?”李女士哭笑不得。 

对此,市精神卫生中心负责补卡的工作人员表示,这种情况“以往也发生过”,但并不清楚其中缘由。 

事实上,青岛就诊“一卡通”推出时,市卫健委就有明确解释:居民持社会保障卡或区域诊疗卡可在全市范围内各医疗机构预约挂号、就诊缴费,并为青岛市居民健康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身份识别,建立健康档案账号,实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以及在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对于没有本地社保卡的外地居民,各医疗机构可以免费办理区域诊疗卡。 

也就是说,按照常规的操作,只用一卡就可以在连接“一卡通”的医院畅通无阻,在不同医院就诊无需重复建卡,而且“一卡通”形成的就诊数据还可以长久保存。在青岛市区域诊疗卡背面也明显标有“本卡在青岛市区域内就诊,一卡通行,额度共用,信息共享”以及“本卡为实名制诊疗卡,可挂失,可循环使用”的提示。 

而现在,暂且不论就诊数据是否实现了互联互通,连简单的补卡都成了患者就诊的绊脚石。就诊“一卡通”不仅没有带来“通”的便捷,反而因为“不通”阻碍了就诊的便捷。 

为此,记者与李女士一同特意前往青岛市市立医院进行了补卡,在市立医院,李女士提交身份证后马上得到了补办的诊疗卡,并不受开卡医院的限制。李女士更糊涂了,那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的不能补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是区域诊疗卡补卡体系本身存在短板还是在具体落地医院的时候出了问题? 

从就诊“一卡通”到电子健康卡,全国不断加强对智慧医疗的探索。去年底,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文,提出加快推进电子健康卡普及和应用,破解“多卡互不通用”堵点问题,推动实名制就医。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要求,今年7月底前,首先在三级医院实现电子健康卡的使用;今年年底前,在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全面推行电子健康卡,明年将会把这项工作延伸到基层。今年2月,青岛推出了电子健康卡,提出市民不用携带区域诊疗卡,只需手机出示电子健康卡,扫码就能完成看病就医。 

实施医疗领域新旧动能转换工程,开展智慧医疗提升行动,推进“互联网+医疗”,这是青岛医疗健康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青岛启动“一卡通”工程已经四年,从就诊“一卡通”到电子健康卡,在智慧医疗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补卡似乎只是一个小环节。“如果这个小环节都能给患者就诊带来不便,那规划宏大的‘互联网+医疗’又该如何有序推进?”李女士说。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