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踝关节扭伤调查显示,经常运动的人10%有过受伤的经历。在美国每天脚踝受伤的数量接近28000人,但真正能恢复的人只有35%~85%
崴脚,医学术语叫“足踝扭伤”。
我认识的一位医生,周末去外地讲课,早晨出门散步,宾馆门口有一个台阶,她没注意,一下子脚崴了。上午,听课的人都来了,无奈,只好一瘸一拐地完成讲课。晚上回青岛去急诊拍片,没有骨折,第二天又是她的门诊,又去上班,因为脚没有得到充分休息,半个月脚肿都没有消。
在我们身边崴脚的现象经常发生,尤其在运动人群和中年女性中发生率较高。运动人群本身就是各种扭伤的高发人群,中年女性则是因为经常穿高跟鞋。有医院骨科通过网站对中国大学生踝关节扭伤进行问卷调查,在被调查的876人当中,有520人在日常生活中发生过踝关节损伤事件,有过踝关节扭伤病史的人更容易发生二次损伤,在损伤的样本中仅损伤一次的有196人,多次损伤的有324人,复发率为62.31%,损伤次数达到三次以上者有216人,占损伤人群比重的41.54%,在有过踝关节损伤病史的520人当中,有36.35%的人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经常运动的人10%有过受伤的经历。据相关文献报道,在美国每天脚踝受伤的数量接近28000人,但真正能恢复的人只有35%~85%,并且平均需要3年的时间。
崴脚,在不经意间发生,但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不当的方法导致经常崴脚
一位骨科医生告诉记者,踝关节受伤,最好立即去医院,排除骨折后,固定受伤部位,然后休息、冰敷。一位中年女士,一次在地铁与公交之间换乘时,不小心把脚崴了。崴脚以后,当时觉得自己站起来好像还能走,就一瘸一拐地上班了。晚上回到家自己热敷按摩,希望能缓解,但发现越来越肿,到医院检查,拍了片子发现骨头没事儿。她又带着肿脚继续上班,过了一段时间肿胀疼痛逐渐消失,但是,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她发现自己会经常崴脚。
医生解释,这是崴脚之后不当的方法所致。崴脚急性期24小时之内不能热敷,只能冰敷,同时,休息,减少活动量,这才是健康的恢复。否则,表面上恢复了,但留下隐患。这就是为什么崴脚必须去医院看的原因,要遵医嘱。
提醒崴脚,医学上称做“足踝扭伤”。这种外伤是外力使足踝部超过其最大活动范围,令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甚至关节囊被拉扯撕裂,出现疼痛、肿胀和跛行的一种损伤。
脚扭伤之后的判断
脚扭伤之后,重还是轻?一般不能自己下结论,而是要由专业医生来完成。但是,也有一些方法,可借鉴。
首先,脚扭伤之后要停止一切活动,然后可以试着做以下动作,先做一下主动的活动和被动活动,如果既可以做主动活动也可以做被动活动,证明损伤不是很严重,可能是软组织损伤,如果主动活动不敢做了,因为一动很疼,但被动活动没什么异常,证明是中度损伤,可能是合并有韧带或者肌肉的拉伤,但应该不会有骨折脱位。第三种情况是脚崴了之后,主动活动不敢做,被动活动也不敢做,甚至别人一碰都疼,非常痛苦疼地直叫,那就说明很严重,可能出现骨折或者脱位了。
脚崴伤之后判断损伤程度就是根据两点,一是主动活动,二是被动活动,然后,如果出现中度或者重度的损伤马上到医院,由医生来处理,因为这种情况下自己肯定是处理不好的。
提醒分辨伤势轻重:轻度崴脚只是软组织的损伤,稍重的就可能是外踝或者第五跖骨基底骨折,再重的还可能是内、外踝的双踝骨折,甚至造成三踝骨折。轻的可以自己处置,重的就必须到医院请医生诊断和治疗。所以,分辨伤势的轻重非常重要。
崴不崴脚,鞋也很重要
我回忆了一下身边人崴脚的经历,要么是穿高跟鞋,要么是在走台阶时,不小心脚滑了一下。医生说,穿一双保护性好的球鞋,是可以减少崴脚几率的。
打球或者做其他运动之前的热身也很重要,各个关节都要做运动,像体育课开始的时候的热身运动就很好用。另外,如果不嫌麻烦的话,可以学一学打绷带,带上绷带运动,能有效减少崴脚的几率。
由于我们正常踝关节内翻的角度比外翻的角度要大得多,所以崴脚的时候,一般都是脚向内扭翻,受伤的部位在外踝部。不少人是先使劲揉搓疼痛的地方,接着用热水洗脚,活血消肿,最后强忍着疼痛走路、活动。实践证明,这样处置崴伤的脚是不妥当的。
提醒因为局部的小血管破裂出血与渗出的组织液在一起会形成血肿,一般要经过24小时左右才能修复,停止出血和渗液。如果受伤后立即使劲揉搓,热敷洗烫,强迫活动,势必会在揉散一部分瘀血的同时加速出血和渗液,甚至加重血管的破裂,以致形成更大的血肿。
正确使用热敷和冷敷:伤后24小时内一定做冷敷,伤后24小时后才能做热敷;热敷和冷敷都是物理疗法,作用却截然不同。血得热而活,得寒则凝。所以,在破裂的血管24小时内仍然有出血的倾向要冷敷,以控制伤势发展。待伤24小时后方可热敷,这时出血停止,热敷以消散伤周围的瘀血。
(青岛晚报 掌上青岛 青网 记者 张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