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 今日头条1 > 正文

大寒养生需“转轨”

2019-01-21 08:15 来源: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
分享到: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因“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所以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但因大寒与立春相交接,气候可能时而冷风刺骨,时而又阵阵暖意。在忽冷忽热的天气变化中,若保养不当,很容易引发各种疾病。传统养生学最核心的内容是“天人合一”。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治未病科戴淑青主任建议,季节变化了,我们的身体也会随之有所反应,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起居顺应“冬藏”

中医指出,“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劳作,养其精也”。也就是说,在起居方面,仍要顺应“冬藏”的特性,早睡晚起,劳逸结合,养精蓄锐。此外,俗话说:“大寒大寒,防风御寒”,在大寒时节要注意防风防寒。衣着要随着气温的变化随时增减,比如:在出门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添加外套,并戴上口罩、帽子和围巾等。有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在“大寒”节气应尽量避免在早晨和傍晚出门,以防昼夜温差较大,引起疾病发作。

进补适当减量

《黄帝内经》将一年的气候大致分为六个阶段,大寒至立春即是其中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养生除了要继续注重滋补肾阴之外,还要兼顾养肝,因为春天是人体肝气生发的季节,进补也应考虑到季节的变换。这个与立春相接应的严寒时节,大自然阴气极盛,阳气沉降至极并准备生发。在这个承前启后的节气里,防风御寒是第一要务,而进补则不宜太过。

温补食物与绿色食物“双管齐下”

由于大寒与之后的立春相交接,饮食上也要考虑到季节变换,以吃温性和绿色食物为主。中医认为,冬季养生在饮食上首选温补类食物,如鸡肉、羊肉、牛肉等,其次可选一些平补类的食物,如莲子、芡实、苡仁、赤豆、大枣、银耳等。还可多吃点黄绿色的蔬菜,如胡萝卜、油菜、菠菜等。同时,也可多吃点具有健脾消滞功效的食物,如山药、山楂、柚子等,还可多喝点小米粥、健脾祛湿粥等进行调理。

运动要适量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在冬季,锻炼、活动对养生有着特殊意义。大寒节气里的早晨气温过低,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段,因此,最好等到太阳出来以后再进行户外锻炼。由于户外气温比室内低,人的韧带弹性和关节柔韧性都没有之前的灵活,马上进行大运动量活动,极易造成运动损伤。建议在运动前先要做一些准备活动,比如:慢跑、搓脸、拍打全身肌肉等。雾霾天气尽量选择室内活动。

海慈医疗集团肺病科李莉莎副主任医师提醒市民,大寒时节需预防以下疾病:

1、大寒更须防心脑疾病

大寒时节历来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时期,民间有古谚流传“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大多数上班族又迎来了一年之中工作最繁重的关头,在这冷寒时节,该如何养护身心。

气温剧变尤须护心护脑,冬天是天寒地冻、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冬季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的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在此期间,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极易加重或发作。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还容易诱发心梗、脑梗、脑出血等危险情况。

据统计,在大寒节气中,心肌梗塞、脑卒中的发病率均达到全年最高水平。此外,一些血管弹性较差的高血压患者,在大寒时节一天之内的血压波动往往会增大,而很多患有老慢支的病人只要稍不留神,也容易在此时节旧疾复发。体虚年高的人最好居住在温暖的室内,尽量减少出门或冒触风寒。从室内到室外,但凡温差较大时,不妨要先在门廊里适应一下冷空气,再出门也不迟。

2、大寒到感冒多流感多

大寒期间也是感冒、肺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有呼吸系统及心脑血管基础疾病的人要格外注意。年龄大、有基础病的病人一旦罹患流感,很容易发展为重症,预后不良。建议在寒冷、流感高发季节,老年、儿童及有基础疾病的人尽量减少外出,避免到人群密集场所,即使需要外出,也要尽量等到太阳出来、温度相对升高的中午时分,并且外出时一定注意保暖和酌情佩戴口罩。适当地增加饮水量,千万不要等口干后才想到去喝水,小口频饮最佳。

大寒时处四九寒冬,此时利用艾灸疗法的温热传导能发挥强大的活血、暖身的作用,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调整全身的气血经络,对冬季常见病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治未病科等科室开展的脐疗、督灸是大寒节气最受欢迎的中医保健方法,有需要的市民可以前去就诊咨询。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下一篇

矫正牙齿 你该注意的那些“坎”

2019-01-21 08:15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