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医护人员一路“闯关”救治!早产儿迎来满月,一家三口在线庆"团圆"

昨天上午,天气有些阴冷,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儿科病房内却上演着一场温暖人心的“满月礼”。这是冬天里寻常的一天,但对于来青务工的38岁“快递小哥”张丽恩来说,却是期盼已久的重逢和团聚日。

张丽恩见到宝宝,兴奋地跟妻子视频,一家三口首次“同框”。

这一天,张丽恩早产的女儿小糖果离开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在儿科病房迎来满月,经过一个月惊心动魄的“闯关”救治,她在医护人员的照顾下逐渐恢复健康。虽然小糖果的妈妈依然住院治疗,暂时还没有办法抱抱她、亲亲她,但通过爸爸的手机视频连线,这一家三口在一个月来第一次在线“团聚”。这次团聚,对每天怀着压力、拼命多送快递的张丽恩来说,是最好的鼓励,身处不同病房的妻子、女儿不断传来的好消息,是他心中最动听的声音。“感谢医院的医生、护士,也要谢谢身边好心的青岛人。”张丽恩动情地说,正是有了大家的帮助,才让他们一家人实现了这次特殊的团聚。

宝宝的战场

闯过数道关满月体重增至2700克

“你看她,都有小双下巴了”“她在抓我的手”……昨天,在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儿科病房内,张丽恩不停地跟视频那头的妻子描述着女儿的一举一动。小糖果是一名出生体重仅2200克的早产儿,经过医护人员整整一个月的精心呵护救治,这个出生只有两个“巴掌”大的婴儿,现在体重增至了2700克,各项生命体征平稳。

气球、蛋糕、苹果……充满温馨童趣的儿科病房内,有医护人员为宝宝精心布置的满月现场;也有从出生起便无奈相隔的父女亲情;更有一段与死神赛跑的紧张救治。

11月9日,张丽恩怀孕32周+5的妻子黄女士突发昏迷,被送往八医紧急抢救。送到医院抢救时,黄女士血糖已高到微量血糖仪无法测出具体数值,结合病史,医生迅速判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全身重症感染,经过会诊医院决定立即剖宫产手术。

八医儿科主任马晓宇告诉记者,出生时的小糖果全身皮肤薄嫩,呈现胶冻状,全身皮肤苍白,完全没有呼吸、心跳和反应。“当时小糖果处于重度窒息状态,Apgar评分0分,并且血糖值高达25mmol/L,情况非常危急。”马晓宇立刻进行气管插管,窒息复苏抢救治疗,很快小糖果出现了微弱的心跳,经过奋力抢救后患儿逐渐恢复了自主呼吸,虽然呼吸很微弱,但在场的医护人员看到了生的希望。此时,新生儿科病房里,护理人员已经预热好了暖箱,调试好了呼吸机,抢救单元的各项设备都已就位,随时迎接小生命的到来。

当早产的小糖果被送入新生儿监护病房时,病情极度危重,治疗难度巨大。“出生后,小糖果有呼吸衰竭、败血症、凝血功能障碍、高血糖、电解质紊乱等情况,生命体征极不稳定。”马晓宇介绍,新生儿的救治被称为“闯关”,这个“战场”需要医护人员与新生儿一同奋力拼搏。

由于小糖果肺部发育极不成熟,曾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等并发症,这么小的宝宝一开始只能靠着机械通气、呼吸机辅助呼吸来维持她的生命。她没有正常的吞咽反射,插着气管的她无法吸吮,所有的奶量只能靠着一根细长的胃管鼻饲进去。由于早产儿肠胃功能较弱,由开始鼻饲喂养每次1ml、2ml……到滴管喂养3ml、5ml……最后到经口喂养30ml,在医护人员日夜的精心治疗与细心呵护下,小糖果的情况一天比一天好。又因为早产儿的血管壁薄,静脉太细,而生命支持所需的静脉营养液浓度偏高,于是新生儿科的医护人员先后通过脐带进行脐静脉插管,建立了静脉营养的通道。小糖果一天天变得强壮起来,顺利渡过了呼吸关、营养关。

由于黄女士在孕期感染了肺炎克雷伯菌,病情一直贻误,导致小糖果出生时神经系统、肾脏、颅内都有不同程度的感染。期间小糖果还出现了反复抽搐,经过各种悉心治疗,定期监测各项生命指标,又顺利闯过了呼吸关、循环关、感染关、喂养关、贫血关等。如今,小糖果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在“满月”这天能够健健康康跟父母隔空见面。

妈妈的战场

后悔孕期大意对未来充满希望

25岁的黄女士暂时无法与女儿团聚,目前刚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ICU内转入普通病房一周。昨天,她在视频中第一次见到了出生一个月的女儿小糖果。

黄女士和丈夫一样,都是快递员。她在怀孕期间外出不小心摔伤了腿,只能卧床休息,家庭的重担便都压在了张丽恩身上。张丽恩告诉记者,那段时间他每天一大早出门前为妻子做好一天三顿饭,因为身边无人照料,本身就有二型糖尿病的妻子因为长期饮食不规律,再加上感染肺炎,整个人垮了下来。“那段时间发现我爱人时不时咳嗽,但每次问她情况,她都让我安心工作。”张丽恩懊恼地说,“我知道她是感觉我压力太大,不想让我操心。”结果,随着时间的流逝,黄女士的病情逐渐加重,直至突然昏迷、胎儿早产。

生产后,黄女士由于肺炎病情严重,转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ICU治疗。经过专业救治和诊疗,黄女士成功转出ICU,目前各项体征逐渐恢复正常。

一想到因为自己对病情的延误令小糖果早产,黄女士很后悔和自责。但她相信,随着自己的康复,将来一定会陪伴宝宝一同健康地成长。面对未来生活,张丽恩和黄女士都充满了希望。“基于孩子的情况,我们也做好了一定的心理准备,我们一定会好好养育她、照顾她。”现在,小糖果还需要在医院治疗一段时间,等到身体完全达到出院标准,张丽恩准备带上孩子,一起去看看孩子妈妈,到时候一家人来一场真正的大团圆。

“我还是要努力赚钱,撑起我们的小家。现在我爱人也转到普通病房,加上小糖果也越来越健壮,我相信我们家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张丽恩充满信心。

张丽恩买了鲜花,感谢医生护士对孩子的精心照顾。

爸爸的战场

为家连轴转感恩社会各界的帮助

“跟我第一次隔着保温箱看她的感觉真的不一样。上一次看完小糖果,我心里难受了很久很久,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她躺在保温箱里满身都是管子,原来只在电视里看过的场景,没想到发生在自己女儿身上。”在“满月”现场,张丽恩回想起第一次见到小糖果时满脸的心疼,“现在我摸到了她的小手,她紧紧抓着我,像是把我悬着的心抓进了肚子里。”张丽恩眼含热泪。

38岁的张丽恩还有一个3岁的大女儿,在小糖果住院无法探视的这段时间,他的身上仍然肩负着全家的经济重担。收拣、入库、派送,摸黑出门、夜深回家,每天十几个小时,每天一两百份快件,张丽恩是寒冬里穿梭在大街小巷的一名普通快递员。“妻女都在重症监护室,不让家人探望照顾,我相信医生和护士的专业力量。我能做的就是努力工作、挣钱养家,等着、盼着他妻子和小女儿早点平安出院回家。”张丽恩掩面而泣,朴实的话语背后,有他曾在妻女病情危急情况下,一次次签署病危知情同意书的忐忑害怕;有他把沉重的脚步深深印在一层层的楼梯间埋头送快递、开着快递车穿梭在夜幕的忙碌辛酸。

幸运的是,张丽恩也真切地感受到来自身边的温情:有医护工作者们的无私奉献,有同事和家人们的温暖关怀。“我加了医院马主任的微信,还有护士长的微信。他们几乎每天都会及时跟我讲宝宝的情况。”张丽恩翻着微信聊天记录说,八医儿科主任马晓宇会跟他交代女儿的病情,把一些重要的检查结果单发给他,还会时不时发一些宝宝的照片。“我跟妻子特别想宝宝,每天就靠着这些信息和照片来缓解思念。”后来张丽恩才知道,在小糖果病情最紧急的那几天,马晓宇整整两天两夜没有回家,一直守在小糖果的身边。

而经过这一个月的精心照料,小糖果的“临时妈妈”们看到张丽恩抱起小糖果的那一刻也纷纷落泪。“看不得这一幕。”“这一家子太不容易了。”……儿科护士们小声地讨论着。“他们每一个人都为小糖果付出了很多心血。因为小糖果需要长期靠呼吸机维持呼吸,长时间一个姿势,怕她不舒服,护士长有一天整整抱了小糖果8小时,第二天胳膊都是酸疼酸疼的。”马晓宇透露。而护士长也开玩笑地道:“自己家的儿子都没一下抱这么久。”

因为妻女一直住在ICU,一个月的时间医疗费用就高达20多万元,让本不富裕的张丽恩一家蒙上了一层阴霾。八医儿科全科室医务人员得知了张丽恩家庭情况后,大家纷纷伸出援手凑了一些钱捐赠给他。而张丽恩工作的企业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后,也立即捐助了一部分资金,并通过各种渠道帮他申请各方面救助。

要让孩子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为了能够更好地照顾黄女士,张丽恩的姐姐特意从齐齐哈尔来到青岛陪护弟媳。“我父母也在帮忙照料家里的大女儿,处理家里琐事。”张丽恩告诉记者,在满月前一天,孩子的爷爷、奶奶特意做了从东北老家带来的大鹅、鸡等,想要用这种方式感谢“救”了这个家庭的所有医务工作者们。

张丽恩还特意买了一束鲜花,送给他心中这些可爱可敬的“白衣天使”们。“这些远远不能表达我对他们的感谢,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小糖果基本上都是靠大家照料,没用我操一点心。”昨天看到满月现场满满的温馨细节,张丽恩动情地说,希望小糖果长大后,看到医生护士叔叔阿姨们跟她的合照,除了感谢他们对自己的爱护与恩情,更重要的是“做像叔叔阿姨一样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这个小生命虽然脆弱,但是所有难关她都挺了过来,现在小糖果的身高和体重都在增长。当然,她还将面临很多难题,如她要学会自主呼吸,摆脱呼吸机;她要学会自己喝奶等。”马晓宇告诉记者。早产儿与新生儿除了个头儿不一样,在护理细节方面差距也很大,要求消毒措施更高,护理操作更细致。“等到小糖果可以出院的时候,我们会把从住院到家庭护理过渡过程的注意事项,早产儿衣被准备、生活用品准备及喂养准备等知识,手把手地教给小糖果的爸爸妈妈。”马晓宇说。

马晓宇表示,每一个新生的生命都是美好的,早产儿宝宝刚出生时各脏器往往没有发育成熟,一出生就要离开父母在新生儿监护室进行监护和治疗,所以需要更多的呵护和关爱,“我们全体医护人员就是希望尽我们所能,做他们的临时父母,护佑这些宝宝们健康成长。”

早产儿呈不断上升趋势

早产儿是指出生时胎龄小于37周的新生儿,其中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为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低于1000克为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孕周小于28周者称为超早产儿。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全球每年约出生1500多万早产儿,其中中国每年早产儿出生率约为10%,排名世界第二,并近年来仍呈现着上升趋势。

马晓宇介绍,早产儿增多,与生育政策的放开、生育年龄变大、生殖技术发展、环境变化等多重因素相关。对于早产儿的救治犹如“闯关”,尤其是一些超早产儿,有可能经历呼吸衰竭、严重感染及喂养不耐受等难关,还有颅内出血、高胆红素血症、持续胎儿循环等关口。同时,早产儿由于胎龄小、出生体重低,全身各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生命力非常脆弱。对于这些小宝宝来说,治疗和护理都非常重要。

“早产儿出院并不代表治疗结束,出院后随访十分重要。”马晓宇提醒。许多早产儿出院时还存在营养风险、体重偏低、发育落后等,新生儿的神经发育、营养素的不均衡等方面要求必须定时医院随访。新生儿一岁内可塑性很强,坚持随访,发现问题及时干预,效果很好。“部分家长觉得孩子能吃能喝、看上去健康,就放松了警惕,可能错过最佳诊治时机,后面需要家长、医生付出更多的人力和精力,而且效果很可能不理想。因此,早产儿坚持出院后定期随访很重要。”建议出生前半年每月1次,后半年每两个月1次,直至36月(3岁)。随访时注意要按时进行视网膜病变的筛查,注意甲状腺功能及其他遗传代谢病筛查结果。特别是大脑的发育,是每个家长最关心的问题。(观海新闻/青岛早报 记者 徐小钦 杨健/文 杨博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