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鱼中的寄生虫您了解吗

异尖线虫(Anisakis),属于蛔线虫目、异尖科,是一类成虫寄生于海栖哺乳动物(如鲸、海豚、海豹等)的胃部,幼虫寄生于某些海鱼类的线虫。异尖线虫病是由于人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含异尖线虫Ⅲ期幼虫的海鱼所导致的一种鱼源性寄生虫病。经检疫发现,国内市售海鱼的异尖线虫感染率较高,近年来被国内广为接受的三文鱼也有被异尖线虫感染的可能性,可见患病的潜在可能性之大。

一、异尖线虫的生活史

异尖线虫的终宿主是海洋哺乳动物如海豚、鲸、海狮和海豹等。虫卵随终宿主的粪便排入海水中,在适宜温度下经Ⅰ期幼虫发育成Ⅱ期幼虫,从卵中孵出,被海鱼(大马哈鱼、鳕鱼、大比目鱼等)和海洋软体动物(乌贼等)摄食并在其消化道内发育,成为Ⅲ期幼虫。人虽然并不是异尖线虫的正常宿主,但其Ⅲ期幼虫经口食入后仍然可以存活于人体消化道各部位,引起异尖线虫病。

二、异尖线虫病的症状

感染异尖线虫后,轻者仅有胃肠不适,重者则会在进食后数小时上腹部突发剧痛伴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而虫体本身及其分泌物也会引发人体的过敏反应导致水肿、呼吸障碍,甚至休克、危及生命。

三、治疗

异尖线虫病目前没有特效治疗药物,只能通过胃镜取出虫体。

四、我们要如何预防?

虽然海鱼中异尖线虫带虫率较高,但可喜的是该寄生虫对高温很敏感。因此我们要尽量避免生吃海鱼和食用未熟透的海鱼,注意养成良好的烹调习惯,将用于生鲜的菜板、菜刀、容器与熟食用具分开,以降低异尖线虫的潜在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