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P”意为“救命”,而与其同音的疾病缩写 HELLP综合征(溶血、肝酶升高和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代表着妊娠期最凶险并发症之一的“救命”警示。这个极具警示意义的名字,直指疾病的极度复杂和凶险。它是子痫前期的严重表现形式,发病急、进展快、死亡率极高,围产期死亡率高达37%。近日,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产科中心凭借精湛的医术与高效的协作,成功抢救了一名孕35周突发HELLP综合征的“准妈妈”,争分夺秒,上演了一场与死神较量的“生死时速”。

凌晨,一场致命危机正悄然逼近
“再熬两周就足月了”,孕35周的准妈妈周然(化名)满心期待着宝宝的降临,却未料一场致命危机正悄然逼近。
凌晨12点,睡梦中的周然突然被剧烈的上腹痛惊醒,伴随阵阵恶心与炸裂般的头痛,家人慌乱中测量血压,数值竟飙升至180/100mmHg!家人当即驱车,带她直奔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
产科急诊医生接诊后,迅速完善相关检查,结果令人揪心:血小板数量骤降、肝功能指标严重异常,结合高血压、上腹疼痛等典型症状,一个可怕的疾病在医生脑海中浮现——HELLP综合征!
HELLP综合征!产科团队立即抢救
“产妇有生命危险!这种病不能等,每一分钟都关乎母婴安危!”
产科团队立即启动危重孕产妇急救预案,各环节医护人员迅速到位,一场多学科协作的抢救攻坚战正式打响。
产科中心副主任、产科五区主任范冬梅教授团队快速评估病情:此时周然的病情已呈现快速恶化趋势,若不及时终止妊娠,随着溶血加重、肝酶持续升高、血小板进一步减少,极可能引发胎盘早剥、弥散性血管凝血、肝破裂等致命并发症,母婴均有生命危险。在快速控制血压、纠正凝血功能紊乱的同时,团队果断决策:立即实施紧急剖宫产术,为母婴争取生机。
手术室里,麻醉科、产科医护人员默契配合,手术过程紧张而有序。短短数十分钟后,一声微弱却有力的啼哭划破寂静,体重2200g的早产宝宝顺利降生。
新生儿科医护团队早已严阵以待,第一时间对宝宝进行复苏抢救,随后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接受专业救治,宝宝生命体征逐渐平稳。
宝宝平安降生,坚持救治助产妇脱险
然而,产后的周然仍未脱离险境。其血小板计数一度降至 20×10⁹/L(正常成年女性参考范围 150-300×10⁹/L),凝血功能严重受损,随时可能出现产后大出血、重要脏器出血等致命风险。
范冬梅教授团队不敢有丝毫松懈,持续监测各项生命指标,动态调整治疗方案,及时给予输注血小板、保肝、降压等对症支持治疗。
经过医护人员不分昼夜的全力守护,周然的病情逐渐好转,血小板数量稳步回升,肝功能指标逐步恢复正常,最终脱离危险。
出院当天,孩子爸爸特意送来锦旗致谢。回忆起那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救援,孩子爸爸湿了眼眶,而这份沉甸甸的谢意,正是对医护团队专业能力与责任担当的认可。

凶险的 HELLP综合征,到底是什么?
HELLP综合征,即溶血、肝酶升高和血小板减少综合征(hemolysis,elevated liver enzymes and low platelet count syndrome,HELLP syndrome)的命名源于其三大核心病理改变:“H”代表溶血,红细胞在体内异常破裂;“EL”指肝酶升高,肝脏功能受损;“LP”意味着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受影响。
这种疾病可发生于妊娠中期至产后数日的任何阶段,其中 70%发生于产前,具有潜在致命性:
对孕妇而言,可能并发肺水肿、胎盘早剥、产后出血、弥散性血管凝血、肾衰竭、肝破裂等严重并发症,剖宫产率和死亡率显著增高;对胎儿来说,因胎盘供血供氧不足、胎盘功能减退,易导致胎儿生长受限、死胎、死产、早产等不良结局。
更棘手的是,HELLP综合征鉴别诊断复杂,早期易出现漏诊、误诊,因此,早期识别、正确诊断和积极治疗是降低母婴不良结局的关键。
专家提醒
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产科专家结合临床经验,为广大孕产妇送上实用防护建议:
✅规范产检是第一道防线:定期产检能及早发现血压异常、尿蛋白阳性等子痫前期征兆,为早期干预赢得时间。孕妈妈若出现中上腹部疼痛、头痛、恶心呕吐、血压升高、视力模糊、严重疲劳(休息后无法缓解)、体重骤增、面部及四肢肿胀、高血压控制不佳等情况,务必高度警惕,及时就医。
✅高危人群需强化预防:高龄孕产妇、有高血压 /糖尿病家族史者、既往妊娠合并妊高症者,以及妊娠合并糖尿病、易栓症、抗磷脂抗体综合症、体重增长过快的孕妇,属于妊高症及 HELLP综合征的高危人群,需在孕中期遵医嘱服用抗凝药物。
✅重视子痫风险预测:孕 20周后可进行子痫前期风险预测,通过动态监测血压、尿蛋白等指标,实现风险预警前移,及时调整干预方案。
✅合理饮食与补钙:孕期应保持低盐、高蛋白饮食,均衡摄入营养,同时遵医嘱补充钙剂。
生命至上,守护母婴平安是产科医护人员的初心与使命。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将继续践行“生育友好”理念,产科团队始终以精湛的医术、高效的协作、温暖的关怀,为孕产妇筑起坚实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