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技术破解肛瘘难题,守护肛门功能与尊严——肛肠盆底外科成功开展视频辅助肛瘘镜技术(VAAFT)

一根纤细的肛瘘镜,不仅探明了瘘管的迷途,更守护了患者肛门的尊严与功能。患者张某(化名)曾在外院被诊断为复杂性肛瘘,肛周出现3个外口,反复流脓,长期需垫卫生纸生活,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质量。多年来,他多次就医,但因担心手术后的高复发率和肛门功能受损,一直未能下定决心接受治疗。

经病友推荐,张某了解到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肛肠盆底外科已成功开展视频辅助肛瘘镜技术(VAAFT),遂前来就诊。陈永强主任团队详细询问患者病史、认真查体,并结合磁共振检查结果,为张某制定了个性化手术方案:视频辅助肛瘘镜探查+部分瘘管剔除术+外括约肌挂线治疗。该手术在彻底清除瘘管及内口的同时,最大程度保留了外括约肌,保护了肛门功能。手术过程微创无痛,恢复时间短,患者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并对科室表达了由衷的感谢。

肛瘘,尤其是复杂性肛瘘,一直是肛肠外科领域的治疗难题。传统手术方式往往需要大面积切开或挂线,不仅痛苦大、恢复慢,还可能影响肛门功能。与传统手术相比,肛瘘镜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有效识别内口:

通过视觉和灌注的综合作用,运用光源和持续注水压力系统探查内口,为内口识别提供了更准确的方法。相关文献分析报道VAAFT内口定位的准确率达71.9%~100%。

直视下探查,消除隐匿病灶:

医生可在直视下探寻残存的支管和潜在深部管腔,避免盲目探查造成假道,采用单极电凝和肛瘘刷处理瘘管内壁组织,减少病灶残留。

精准治疗,治愈率较高:

相关文献分析报道VAAFT治愈率达到76%,为复杂性肛瘘患者提供了可靠的治疗选择。

注重保护肛门功能:

VAAFT的隧道式操作减少对肛门括约肌的损伤,肛门失禁率明显低于传统术式。2011-2017年间少有关于VAAFT所致肛门失禁的报道。

局部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

术中避免盲目探查和瘘管切开导致的出血风险,较少的创伤为术后快速康复提供可能。

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肛肠盆底外科已成功完成视频辅助肛瘘镜手术(VAAFT)30余台,是青岛市内首家能独立开展肛瘘镜技术的医院。VAAFT技术采用硬质内镜经病理性管道进行探查和处理,将肛瘘治疗带入了精准的可视化微创时代。这项技术遵循准确识别瘘管和内口、破坏或去除瘘管、保护肛门功能的原则,是肛瘘治疗技术的又一次革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