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岛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电生理团队连续成功开展2例心房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手术,该手术为心动过缓患者提供了更微创、更美观、更多样的治疗选择,开启了心脏起搏的新里程。同时在山东省内率先开展心房无导线起搏手术,彰显了我院在心律失常介入治疗领域的领先实力和卓越服务能力。
据患者李先生的主管医生、心内科病区主任助理张彬介绍,李先生年过六旬,长期受窦性心动过缓困扰,近一个月来频繁出现头晕、昏沉等不适症状,当地医院检查发现其平均心率仅40次/分,伴有400多次超过2秒的心脏停搏,最长停跳达4秒,确诊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需植入永久起搏器。李先生平日热爱运动,对传统起搏器存在顾虑,不愿在胸前留下疤痕和突起。
以往的无导线起搏器仅支持心室起搏或房感知室起搏,无法实现真正的心房起搏功能,难以完全替代传统双腔起搏器。如何既能解决心率慢问题,又能兼顾患者运动和美观的要求,电生理团队进行了充分的评估和准备,最终决定为李先生植入心房无导线起搏器。
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专家团队的指导下,常瑜主任团队为李先生实施手术。术中进行了心房递增刺激,最高频率130次/分,均能下传心室,证实患者房室结功能良好,暂时不需要心室起搏,整个手术用时不足1小时。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既解决了心率缓慢问题,也满足了其对美观和运动能力的期待。
我院心内科副主任兼16病区主任常瑜介绍,此次采用的心房无导线起搏器,能独立实现心房起搏与感知,且仅有传统起搏器1/10大小,无需导线、无切口疤痕,是一种更先进、更隐蔽的起搏治疗,特别适用于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需要心房起搏的患者。未来若患者需双腔起搏,还可搭配心室无导线起搏器,实现真正“全无导线”双腔起搏。
术中影像显示
术前和术后心电图显示
另有一位患者张女士,今年83岁,据她的主管医生崔银实副主任医师介绍,近期患者反复头晕、黑曚,伴周身乏力,当地医院心电图提示严重窦性心动过缓,心率20次/分,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医生建议植入永久起搏器。但患者高龄,体质瘦弱,体重不足100斤,家属顾虑老人不能耐受传统起搏器,强烈要求无导线起搏器。我院电生理团队为其成功实施了心房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手术,术后患者感觉良好。
据了解,该手术的成功开展,不仅是技术创新层面的突破,更体现了我院“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医疗理念,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无需切开皮肤和穿刺血管放置导线,减少了创伤与感染风险,患者术后恢复快、活动限制少,尤其适合年轻、对美观要求高或者年老体弱的群体,为广大心跳过缓患者提供了更优质、更人性化的诊疗选择,展示出我院不断攀登技术高峰、服务百姓健康的不变初心与责任担当。
青岛心血管病医院电生理专业简介
作为山东省内起搏与电生理领域的重要力量,我院心内科16病区电生理专业目前已广泛开展起搏领域的各种类型手术,包括普通单腔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左束支起搏、心房心室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心脏再同步治疗即三腔起搏器(CRT)植入、心脏再同步心律转复除颤器(CRTD)植入、心肌收缩力调节器(CCM)植入术、起搏器电极拔除、起搏器更换/升级、植入式Holter等手术。同时还开展左心耳封堵术及各类型导管射频消融手术,如无射线绿色电生理、冷冻球囊消融等,治疗包括阵发性室上速、房速、房扑、房颤、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