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封感谢信的背后,都跳动着一颗重获新生的心,都镌刻着一段医患同心的生命旅程。
在“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青岛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高新院区)重症医学科收到了这样一封患者家属的来信:
中国医师节,致敬平凡又不平凡的你们
作为一名从业十几年的新闻工作者,往年的医师节,我都在以媒体人的身份,记录医者的故事。而今年医师节前夕,父亲来到青岛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高新院区)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这次,我以病人家属的视角,在病房零距离感受了医生这个职业。几天来,医生们的专业素养、团队协作、细节关怀和情绪支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8月11日父亲入院时,已经连续高烧几天了,因患有晚期肺癌、免疫性心肌炎、冠心病等基础疾病,同时合并肺部细菌、真菌感染,还检出了结核菌阳性,病情十分复杂。当天坐诊的刘玉峰教授,听我详细介绍了病史之后,果断联系重症医学科宋修爽主任,立即安排入院。
几天来,重症医学科几次组织全院多学科专家会诊,详细讨论病情,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制定治疗方案。截止到今天,父亲的感染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连续一周没有发热现象,感染指标也有所下降。针对近期严重的胃肠道副作用,医生们查房时,不断根据情况调整用药,同时严密监测肝肾功等各项数据,关注患者的体感、饮食、精神状态等,从日常活动、营养支持、情绪调节等各个方面,给了我们许多体贴而有益的建议。
几天里让我很受触动的,是重症医学科宋修爽主任的一句话。宋主任每天早晚都会细致查房,记录下患者的每一个关键细节。看到我整理了近四年的详细病史,他说,“很羡慕你们能有精力为父母做这么多,作为儿子,我对自己的母亲就没有办法那么用心”。我知道,是因为咱们的医生们,把心思都花在病人身上了。同样为人子女、为人父母,也同在职场打拼,他的话,戳中了每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病人家属的心。人到中年,步步都是选择题。尤其对于医生这个职业来说,患者以生命相托,唯有披星戴月、不断前行,才能德馨于行、技精于勤。在此,向每一位心系患者、心怀大爱的医者致敬!
感谢我们的首诊医师王鹏翔医生。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王医生有一种珍贵的品质:共情力。周一那天住进二楼重症医学科时,已经快中午12点了。王医生详细地听我介绍病情,仔细地看完了之前的资料,认真地记下了关键信息,向科主任做了细致的病情汇报,并细心地观察到了我父亲的一些感受和情绪。在入院之初最焦虑、最彷徨的时候,王医生的温暖,给了我们莫大的安慰。在此特别致谢,希望年轻的王医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能始终保持这份清澈的初心,保持医者的仁心,因为在许多个艰难的时刻,这是最能给人力量的。
另外,感谢我们的管床医生董学花医生,在父亲吃不下饭时,耐心地给我很多营养上的建议,还帮忙咨询适合的营养补剂;感谢张云医生,检查时一路悉心照料,查房时认真了解情况及时处理;感谢郝文嘉医生,值班时总是关切地询问父亲的情况;感谢护士长刘建芬,经验丰富,技术过硬,亲自关注父亲输液港的维护情况,并组织科里护士一起现场学习、观摩,给年轻护士们随时创造学习和实践的机会,体现了一名优秀的团队负责人的执行力和凝聚力;感谢我们的责任护士王倩,在忙得脚不沾地的情况下,及时处理我的每一次呼叫,还有几天来各位值白班和夜班的护士小姐姐小哥哥们,你们辛苦了!感谢科室所有的医护人员,ICU作为生命最后一道防线,就像一个24小时不眠不休的战场,而你们,用夜以继日的守护,诠释了白衣天使真正的意义。
半年来,父母因为重症轮流甚至同时住院,作为独生子女的我,正经历人生的极难模式。在医师节到来之际,谨以我最习惯的文字的方式,表达这份感谢,感激在这个时候遇到你们。
愿我们都被世界温柔以待。
重症医学科21床家属
2025年8月17日
医生感言:
这封信让我们深深感动,文字背后是患者家属对我们工作的理解与信任,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长河中双向奔赴的温暖。医师节之际,也向每一位与我们并肩作战的患者及家属致敬!
重症医学科兼呼吸一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宋修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