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细胞癌出了名的“狡猾”,以为胀气只是胃不好,却不知可能是它在体内悄然作祟。今年62岁的赵先生就曾被它“骗”了3年。2024年7月26日,在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麻醉手术科和ICU的紧密协作下克服重重困难,经过6小时努力将赵先生体内肿瘤成功摘除。该肿瘤体积达27×26×16.6厘米,重8.6KG,是目前有报道的体积最大的合并囊性变肾嫌色细胞癌。
泌尿外科将这一病例整理成报道《巨大肾细胞癌伴囊性改变》。近日,该报道被国际期刊《Asian Journal of Surgery》(亚洲外科杂志)正式接受,并即将出版。
误把胀气当胃病三年养成巨大癌
最近一次复查,赵先生的身体已经完全恢复,他说“幸亏当时遇到了宋主任。”
2024年7月份,赵先生在家人陪同下走进泌尿外科诊室。他平时身体一直不错,还经常劳作,只是长期有胀气的症状,误以为是普通胃炎,于是偶尔吃点胃药应付,这一拖就是三年。
然而,宋士强主任发现了异常:“患者肚子鼓得很明显,尤其是左边,触诊时张力较高,以为是腹腔内肿瘤,CT检查发现竟是个巨大肿瘤,位于左肾上。”
肿瘤体积巨大,当时预估直径27厘米,几乎占据了整个腹腔,胃、肠管、脾脏、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等器官被挤压到了角落,左肾仅剩1/10。更为棘手的是,肿瘤周围布满了血管网,术中出血风险极高。面对这一系列难题,手术做还是不做?做,如此大的肿瘤,没有任何手术经验,风险不言而喻!不做?对于一位优秀的外科专家来说,绝无“不”字。
宋士强主任顶住压力接下了这枚“定时炸弹”!他联合心血管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麻醉手术科、ICU等多科室进行多次会诊,反复完善手术方案。然而,每个人心里都清楚,即使准备再充分,也无法完全排除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
术中鏖战六小时生死时速
手术敲定在2024年7月26日进行,由宋士强主任主刀,麻醉手术科副主任李慧、麻醉医生崔丽强负责麻醉,ICU主任宋蕾现场协助。
注定,这是一场挑战大、时间久的手术。
为尽可能便于手术操作和减少对患者的伤害,宋士强在患者左上腹取了40厘米L形切口,在如此受限的空间下要切除一个巨大的肿瘤,难度可想而知。虽早有准备,但当真实情况暴露在眼前仍超出大家预料,他抽丝剥茧,一点点找到组织间隙、结扎血管、分离肿瘤,随着巨大的肿瘤被切除,腹腔内压力骤降,周围的血管网迅速扩张,手术创面广泛渗血,造成血容量不足。
按照预案,麻醉及护理团队快速加压输液、输血、用升压药稳定血压,手术医生则集中精力止血,历时6小时,手术顺利结束。经病理确诊为罕见的“嫌色细胞癌”,体积27×26×16.6 cm,重8.6 kg。
提起肾癌,很多人并不陌生,起源于肾小管上皮,是成人最常见的肾脏肿瘤。嫌色细胞肾细胞癌是肾癌的一种,约占肾癌的4%-10%,平均发病年龄60岁。而囊性变嫌色细胞癌更为罕见,泌尿外科刘经纬副主任介绍:“绝大多数的嫌色细胞癌都是实性的,出现囊性变的非常罕见,而囊性变嫌色细胞癌是半囊性半实性,就像一个装了水的皮球,外壳是实性的,内部是液体。”据了解,本例是目前世界上报道的最大的囊性变嫌色细胞癌。
术后挑战与感染和衰竭赛跑
但挑战,仍然继续。“感染,是面临的第二个巨大风险。”宋士强主任说道。这台手术规模巨大,耗时长、创伤大、出血多,肿瘤切除后,患者仅剩一个右肾,极易出现感染、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凝血障碍等。接力棒交到了ICU团队手中,医护人员24小时严阵以待,为患者进行血滤、抗感染、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
那段时间,宋士强也始终高度紧张,患者的一点点异常都会让他心跳加速。他回忆道:“那段时间对我来说是一种极致的‘摧残’。但对我而言,对一名外科医生来说,只有在这样的磨砺中才能迅速成长,才能真正成为优秀的专家。”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使宋士强瘦了整整14斤。
经过ICU团队的精心治疗,患者逐渐恢复,半个月后,顺利出院。临走前,赵先生一家送来一面锦旗,上面写着:“医德高尚暖人心,医术精湛去顽疾”,以此表达他对医护人员的感激之情。宋士强心中也默默感谢赵先生,感谢他坚韧的体魄和强大的生命力,正是他的坚持撑起了这台手术,才有了如此圆满的结果。
此后,赵先生又来复查过两次,身体已经完全康复,在家正常干农活。
巨大肿瘤病例走上国际学术舞台
在2024年青岛泌尿外科年会上,宋士强与同行们分享了一台极具挑战性的手术,并毫无保留地公开了其中的各种困难与波折。他的坦诚与专业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高度赞誉,大家纷纷对他竖起大拇指。但那次他分享的主题是《教训,没有经验》。通过这台手术,他总结出五条深刻的教训与大家共勉。对于一名外科医生而言,成功完成一台高难度手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医学探索的道路上永不止步。
近日,再传喜讯!科室撰写的《巨大肾细胞癌伴囊性改变》被《Asian Journal of Surgery》收录,这不仅是对城阳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的权威认证,更是对宋士强主任专业能力的高度认可。在泌尿外科这一高度专业化的领域,学术成果往往难以获得广泛关注,此次该文的成功发表,为泌尿外科发展与进步作出了贡献。
(特别鸣谢:正值“千名医护下乡村”活动期间,在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对口帮扶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麻醉科魏彭辉博士,在病历资料整理、论文撰写及投稿工作过程中提供了重要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