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今天你被电了吗?别误会这里说的不是被男神女神电晕,而是冬天一到哪哪都有静电的烦恼,开门时,脱衣服时,梳头发时,与其他人接触时……
突然的“电击”吓得人心头一惊,感觉连空气都变得“电量十足”,连头发都不听使唤,肆意飘扬,感觉很“飘柔”。
有时候一天就会被电个十几次,然后不敢再触碰任何物体,害怕到怀疑人生。虽然这种现象看起来有趣,但是,过多的静电对人体是有害处的!
对于心脏功能比较弱的人,静电产生的磁场作用轻者可导致胸闷、头晕、气促、焦躁不安,重者可引起心律失常和早搏,加重病情。
静电还能改变脑电位,引起脑神经细胞膜电流传导异常,使人感到疲劳、烦躁、失眠、头痛。
静电对孕妇的伤害是不容忽视的,如果孕妇接触太多的静电,会影响体内的孕激素的水平,从而产生乏力或心烦的情况,严重的可能会引起流产。
静电在人体周围可以产生大量的阳离子,使皮肤水分减少,进而使皮屑增多,更容易诱发皮肤瘙痒。
静电吸附的大量尘埃中含有多种病毒、细菌等有害物质,人体吸入后会影响健康。
除了对人身体有害,静电还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静止状态的电荷累积到高电位后,就会产生放电火花极易引燃周围的易燃易爆物质造成火灾事故!
2019年8月9日中午,深圳市龙岗区一轮胎汽修店发生爆炸,造成4人死亡。
深圳消防发布通报称,该起事故原因为员工维修汽车过程中,将拆卸油箱内的汽油倒入塑料桶,移动塑料桶时产生静电火花引起汽油蒸气爆炸并蔓延成灾。
2019年1月22日,广东省东莞市常平镇某工业园内,货车司机把车停在生产车间门口空地,公司两名员工把生产车间内的珍珠棉成品搬到货车车厢里。一员工从珍珠棉上跳下来,踩到车厢地板金属时,脚下因静电产生火花引起火灾。火灾导致一人脸部受轻伤。
难道就没有解决之法了吗?不,其实静电是可以预防的。首先,先来了解一下人,为什么会有静电?
静电的产生
首先,静电并不是指静止的电,而是指电荷聚集在某个物体上或表面时就形成了静电。人身上的衣服和别人的衣服或座椅摩擦会产生静电,也就是在你的全身上下充满了静电荷。
我们的身体产生静电一般要具备3个条件:①干燥的空气;②不导电的化纤衣物;③体质较弱者。
正所谓摩擦起电,你的个人行为促使自己“带电”,而在“放电”的过程中,“电荷”为了留个纪念就让你痛一下来“拉仇恨”。
而在冬天,人身上的静电其实存在着不小的隐患,比如去加油站加油时可能就有起火的危险。
头发静电咋办?
1、保持头发清洁
冬天气候干燥,特别容易滋生头皮屑。一定要保持头发的清洁和舒适。头屑污垢黏着的头发是静电产生的温床。所以,冬天一定要勤洗头洗澡、勤换衣服,能有效清除人体表面积聚的静电荷。
2、不用含酒精的产品
在给头发做定型时不要使用含有酒精的产品,酒精的挥发会让头发更加干燥发涩。最好使用免洗护发素,不仅会在头发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还可以帮助秀发定型。
3、选择木梳或角梳
梳子的选择也尤为重要,最好选用木质或者角质的梳子来梳理头发。如果用的是塑料梳子,可以在使用前先将梳子放在水中浸泡片刻,等静电消除之后再梳理头发。
4、打理前先打湿头发
头发干燥、蓬松难打理,早上起床后最好能喷些保湿喷雾,将头发打湿、再梳理平整,有利于防止静电的产生。
5、穿棉质或丝质衣服
在冬天最好选择柔软、光滑的棉纺织或丝织上衣,而最好不要选择化纤类衣物,这样也可以减少头发和衣服的摩擦,减少静电,将降到最低限度。
衣服静电咋办?
1、少穿化纤衣物
选择衣服时尽量穿着棉织品和麻织品等,不要穿着化纤类的服装,化纤类的服装。另外床上用品也不要使用化纤材料的,化纤类制品非常容易产生静电。
2、用衣物柔顺剂
冬天要穿羊毛衣服,这种毛衣和外套极易摩擦后产生静电。清洗时用织物柔软剂浸泡衣物干燥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静电。将纤维柔顺剂稀释在水中,喷洒在衣物上也会有效果。它可以使纤维变得柔软,减少因摩擦产生的静电。
3、将衣物放进浴室
把有静电的毛衣挂在洗完澡之后充满蒸汽的浴室中也是一个解决方法。这可以让湿气渗进衣物,防止由于干燥产生的静电。
4、保管时夹张报纸
保管衣物时,在衣物之间夹进报纸。报纸不仅能防止衣物摩擦产生静电,还具有防虫作用。但如果觉得看起来不太整洁,而且担心油墨会印到衣物上的话,将纯棉衣物夹放在编织衣物之间也是一个好办法。
生活中的静电咋办?
1、放个加湿器
空气干燥寒冷也是产生静电的主要原因之一,家居生活时可以在家里防止加湿器甚至简易的一盆水放在客厅也可以,只要空气的问题处理好了基本上在家就不会被静电侵扰了。
2、先摸钥匙再开门
在碰铁门时,不要直接用手直接接触铁门,而是用手先大面积抓紧一串你口袋里的钥匙(通常这并不会遭电击),然后,用一个钥匙的尖端去接触铁门,这样,身上的电就会被放掉,而且不会遭电击。
3、先摸车门再下车
下出租车时也常发生电击现象。主要由于下车时身体与座位摩擦产生静电积累,而下车后关门时,手突然碰铁门就会遭电击。
这种情况常发生时,最好注意:下车时,即在身体与座位摩擦时,就提前手扶金属的车门框,可以在摩擦产生静电时,随时把身上的静电排掉,而不至于下车后突然手碰铁门时放电。
你学会了吗?赶快让其他人也知道知道吧!
(来源:人民日报、科普中国、威海晚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