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健康频道> > 正文

【2019“有温度的医者”风采录】王言奎:有温度的医生,是心中有“人”的医生

来源:青岛新闻网健康 作者: 责任编辑:孟璐 2019-12-13 15:20:41 字号:A- A+

在许多患者眼里,王言奎是一位暖大夫。充满亲和力的微笑,对待患者细致耐心,根据患者情况定制个性化治疗方案......从事妇产科工作的35年里,他用实际行动让患者感到安心与放心,也用实际行动践行如何做一名有温度的医生。

王言奎,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担任青岛大学妇产科教研室副主任,青大附院妇产科副主任,本部妇科主任。

1984年毕业于青岛医学院医疗系后,即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从事妇产科工作35年。王言奎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妇科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及卵巢良恶性肿瘤等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以及盆底脏器脱垂性疾病的保守及手术治疗,对妇科恶性肿瘤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有独到的见解。

敬畏医术不断钻研

王言奎是位经验丰富的老专家,可他却常说的话是“越干越觉得什么都不会了”,这样谦虚的话里饱含着对医术的敬畏和孜孜不倦的追求。

上世纪90年代初,为了使患者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王言奎赴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妇科肿瘤中心系统学习腹腔镜手术,随后,引领青岛市妇科手术进入微创时代;2015年,他远赴香港学习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完成了山东省第一台达芬奇手术,引领妇科微创手术进入了“机器人”时代。

除了精进手术技巧,他也密切关注妇科疾病的最新进展,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学习各种学术期刊,并不断开展基础科学研究,先后主持并完成2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和多项省市级课题,发表科研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文章10余篇,对于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从微观角度寻找疾病更好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不惧风险勇于担当

每个工作日,不管刮风下雨,王言奎都是科里最早到医院的,主持查房,为患者解释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双休日及节假日里,只要不外出开会,他都会专门来医院查房,掌握患者每天的病情变化。不管当天手术结束多晚,他只有看到术后患者病情平稳才安心回家休息。看门诊时,为了让更多的患者看上病,王言奎往往因此耽误了吃饭和休息。

2017年冬天,一位老妇人走进王言奎的诊室,她骨瘦如柴,肚子却大的像足月的孕妇,凭借多年的经验,结合化验检查,他判断老人患有卵巢肿瘤,安排老人入院尽快接受手术。但进一步了解病情,发现老人合并严重的心肺疾病,从床边走到厕所都会心慌、憋气,并有频繁咳嗽、喘憋等心肺衰竭症状。更糟糕的是,老人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看病的钱都是亲戚帮忙凑的。面对疑难的病情、衰弱的患者、贫困的家庭,王言奎没有畏惧,他查找文献资料寻找最佳手术方式、组织全院讨论寻求多学科协作,在他的带领下,在医院其他学科的帮助下,他的医疗团队顺利为老人做了手术,切除了老人腹腔内直径将近40cm的肿瘤,老人康复出院。像老人这样复杂的病例,王言奎每个月都会遇到,有很多是从外地专门赶来寻求他帮助的,他经常说“我知道处理复杂患者有风险,可是如果我不给她治疗,她可能就放弃了”。

急病人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

有温度的医生,要用心聆听患者需求、设身处地为患者考虑。2012年,王言奎接诊了一位身怀六甲的准妈妈,她增大的子宫旁边还有一个跟子宫差不多大的肿瘤,准妈妈四处寻医,得到的建议都是放弃胎儿尽快手术,可是她是位不孕症患者,花费了6年时间和无数心血才有了这个孩子,患者及家人来到王言奎面前,希望能保住孩子。王言奎充分理解并体谅患者对孩子的渴望和这个孩子对家庭幸福的重要性,详细询问了患者孕前的病史,翻阅了患者肿瘤的影像及病理资料,得出了谨慎的结论:肿瘤恶性程度低,进展缓慢,可以等到胎儿成熟后再进行治疗。这位患者采取了他的治疗方案,在孕期接受了密切的随访和观察,最终顺利产下一名健康男婴,出月子后才接受了肿瘤手术,术后病理果真如王言奎所言,为低度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恢复得很好,还曾怀抱周岁的儿子,专程来感谢王言奎。

重视传承积极带教

王言奎身为研究生导师,多年来为医学事业培养人才,培养硕士及博士研究生60余名。在临床工作中,积极带教,以规范的诊疗思路和自身经验手把手带教年轻医生,毫无保留、倾囊相授。王言奎经常说“医学充满不确定性,治病不是修车,没有严格的操作流程可以遵守,必须根据病情和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家贫如洗的恶性肿瘤患者,王言奎会给她选择相对便宜但同样有效的化疗方案;对外地就医不方便的患者,他会亲自联系当地医院的医生,并详细指导治疗方案;对明显不适合微创手术的患者,他会反复交代治疗方案的利弊、谆谆引导。他说“治疗方案选择合不合适,就想这个患者如果是你的母亲你的姐妹,你也会这么选,那就对了”。这种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思想,使患者们感受到的不是冰冷的教导,而是暖暖的情意。

一个有温度的医生深知自己关注的重点不该是疾病,应该是那些在病痛中挣扎的人,他们需要的不只是治疗,还有精神上的关怀,需要的不只是专业的指导,还有医生的鼓励和陪伴。正如王言奎这35年来所做的事情一样,“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