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医生在做完一台手术后收到的是病人的一声谢谢。而今天的这位主人公,每做完一台手术后都要先对病人说一声谢谢,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他的这声谢谢,折射的是医者那颗悲悯、温暖的仁心,更是医者对温度的传递与表达。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用医术,用仁心,更用温度守护生命。”今天我们讲述的这位“有温度的医者”先进典型人物是胶州中心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杨冬。
杨冬在为病患做检查
全身湿透只为给病人舒适温度
杨冬,毕业于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在部队医院经历了军人神圣的洗礼,见证了血汗男儿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十多年军旅生涯的磨练,更加坚定了他悬壶济世的信念,2004年他转业回到了家乡,进入胶州中心医院心内科,展开了他作为一名心内医生的人生画卷。
我们都知道,心内科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做手术时医生必须得穿着重25斤的铅衣,以阻挡辐射侵入体内。因为铅衣密不透风,在医生穿上后,身体的温度之高可想而知,据说夏天就像置身在40多摄氏度的蒸笼里。“其实手术室是开空调的,可是如果我们把温度调低了,我们是舒服了,患者肯定就冷了。所以我们都是把温度调到患者舒适的温度,一切都把患者放在第一位,这也是我们所有医护人员的共识。”杨冬说,在这种情况下,一般连做两台手术,身上的衣服就已经全部湿透。作为科室技术骨干的杨冬每天都要连续做多台手术,最多的时候一天做了12台手术。几乎每天都会发生的情况是:从手术台上下来,浑身是湿透的,腿甚至是发颤的。
有人说,心脏介入医生的工作是在“拿命换命”。手术台上帮助病人与死亡赛跑,自己却不得不长时间暴露在射线之下。铅衣、铅内裤、铅围脖,25斤装备上身,还得再扎上一条绑带,才能分散直压脊椎的力量。“哗”……重达半吨的铅门应声关闭。铅门之内,X光将穿透一切,铅衣不能阻挡全部。十多年来,X光是杨冬的“战友”,更是侵蚀他身体的“敌人”。
连轴转,累吗?辐射危险,怕吗?面对这样的问题,杨冬坦然回答:“累!怕!但是我常常在想,再怕再累也比不过病人。来到心内科的病人不是急危就是重病,也许下一秒就触摸到了死神。作为医者,就必须担当!”
一声“谢谢”向病人传递暖心温度
在病房里,记者见到了三天前杨冬主刀手术的病人刘先生,如今他的病情已经稳定,见到杨冬很是热情地打着招呼:“杨大夫,太谢谢您了!是您给我了生命。”看得出性格内向的刘先生是真心感激着这位救命恩人。“手术后我醒来,杨医生跟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谢谢,他说谢谢我的忍耐病痛,谢谢我与他一起取得抗争的胜利。”与记者说这些的时候,61岁的刘先生已热泪盈眶。
杨冬的这几句感谢话向老人传递着暖心的温度,也注定在老人生命中打上难忘的烙印。对于杨冬来说,刘先生是一位既普通又特殊的病人。手术过程中,心跳一度停止,心脏除颤六次。手术成功后,他依然眉头紧锁,愁容满面。经多次询问探究,老人终于向杨冬坦露心声。原来老人长期患有肝硬化,反复多次住院。身体的疼痛和经济的压力,让老人基本丧失了生存的欲望。他觉得自己给家里添了很大的负担。得知这个原因后,杨冬每天哪怕再忙也要抽出时间陪老人聊天,从专业角度分析、多方开导,终于让他打消了轻生念头。“老人重拾笑容,我的心也轻松了。”杨冬认为,治人、治心同样是医者实实在在的本职。“作为医者,不光是单纯治病,让病人恢复身体健康;更要关注并及时消除病人潜在的心里隐患,让病人恢复身心健康。这才是视病人如亲人有温度的体现。”
一声谢谢,是杨冬与病人有效沟通的开始,也是他作为医者的一种温度表达。杨冬说,有幸成为医生,一个有资格去触摸病人,触摸生命的职业,就应该伸出双手,去拍一拍他们的肩膀,去握一握他们的双手,摸一摸他们的痛处,用带着体温的双手去传递温暖,弥补冷冰冰的设备、工具、技术所无法传递的心意和温度。
风雨二十载认真践行医者诺言
在心内科的20余载,杨冬的手机一直坚持24小时开机,全天候随叫随到,不管是正在吃饭还是已经熟睡,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寒冬雪夜,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这就是他的生活工作常态。哪怕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再正常不过的睡一整晚安稳觉,对于像杨冬这样的医生来说,都成了一种奢侈的幸福。
一个雨夜,车祸重伤的王先生被救护车送到了胶州中心医院,在经过脊柱创伤外科和烧伤外科的接连手术治疗后,术后的晚上22:00左右,病人突发胸闷憋气,出现呼吸困难、烦躁大汗等症状,考虑到复杂病情,总值班立即将情况上报副院长,组织相关科室会诊。杨冬白天看了全天的门诊,早已身心疲惫,在接到电话后,义不容辞马上赶往医院。在充分和家属沟通后,心脏造影手术顺利进行。凌晨3:35分手术结束,术后病人转危为安。杨冬这才拖着疲倦不堪身子伴着夜雨,回家……无数个像这样的夜晚,无数个不眠之夜,他,无怨无悔,坚持着医者的信念。
在手术台这个“战场”上,他飒爽英姿,从容应对,果决判断;在日常生活中,他谦虚、乐观、友善、正直、乐于助人、勤于好学。技术好、医德高尚是同事和他救过的无数患者对他真挚的评价,一面面锦旗是他的丰碑,一声声感谢是他过往最好的见证。
救死扶伤,是杨冬的初心,更是他的至高信仰。在这条路上,他将继续无悔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