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 健康青岛 > 正文

慢性疼痛别扛着 找准病根再止痛

2019-04-30 17:35 来源:青岛早报
分享到:

各种各样的疼痛可能会伴随每个人的一生。现代医学认为,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和心理活动,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痛觉可以作为机体受到伤害的警告,也是许多疾病发出的重要信号,适度的疼痛可以提醒人们及时就医,甚至可以说对健康是有益的。但久治不愈的顽固性疼痛,则会转变成慢性疼痛。国际医学界将疼痛列为继“呼吸、脉搏、血压、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慢性疼痛常伴有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改变。相关调查显示,有慢性疼痛经历的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0%-30%,疼痛患者失眠率达27%,社交失能率49%,抑郁发病率60%。专家提醒,慢性疼痛是一种病,会给人体带来严重危害,需及早治疗。 

疼痛超过3到6个月的即为慢性疼痛。慢性疼痛是一种病,会给人体带来严重危害,需及早治疗。 

疼痛患者不能乱吃止痛药,要遵医嘱服用适当止痛药。 

疼痛更多依赖人的主观感觉 

现代医学中,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一般认为,疼痛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有实质上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疼痛,可以说是人的一种主观感觉,每个人感受到的疼痛强度是不一样的,有的人看着很强壮,但肌肉注射的疼痛会让他们大喊大叫,有的人对痛却没有很强烈的反应,甚至看到有血流出,才发现被刀割伤。”专家说,疼痛的感觉其实是通过神经末梢上的痛觉感受器产生的。当这个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会通过脊髓将信号传输到大脑,人就会产生痛感。与此对应,人体中还有一个抗痛系统,这个系统不仅会通过神经发出抑制疼痛的信号,体液中还会分泌出内啡肽、强啡肽等物质。这些物质的作用类似于吗啡,会帮助人体缓解疼痛的感觉。 

疼痛看不见摸不着,不像体温或者血压,用仪器能量出来。在临床上,都是以病人主观描述为主,医生根据病人的描述进行客观判断。因此,疼痛需要进行细致评估,评估的四大要素包括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疼痛的部位指在人体的分布位置。疼痛的性质指具体疼痛的感觉是放射痛、针刺痛、胀痛等。患者的疼痛程度常由医生用数字疼痛分级法来评估:用0-10的数字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为无痛,10为最剧烈疼痛,让患者自己圈出一个最能代表其疼痛程度的数字。其中0-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疼痛的时间指疼痛持续的时间及时间节律。依据不同情况,医生将做出相应诊断,给予不同处理。 

及时接收疼痛信号利于疾病早发现 

“疼痛不一定是坏事,人体各部位疼痛都可能是一种信号,意味着急性发作病症已经出现,若不及时诊治,很可能导致病情更加严重。”专家说,据统计,近70%的城市居民都曾受过头痛困扰,但头痛也可能是脑出血、脑动脉瘤等严重疾病的前期症状。再比如胸痛,如果是肋间神经痛、肌肉的疼痛和皮肤的疼痛,这些相对而言不必过分紧张,但若是脏器、血管问题引起的,则需要高度重视,比如急性心梗、肺栓塞导致的疼痛,而主动脉夹层会导致患者胸骨后、胸背部撕裂性疼痛,不仅疼痛指数高,难以忍受,而且通常是持续性的,疼痛提醒患者要立即就医。90%的人都经历过肚子痛,但可曾想过肚子疼的背后可能是致命的疾病,比如急性胆囊结石和严重胃溃疡等。 

疼痛3到6个月会转为慢性疼痛 

慢性疼痛作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一般来说,疼痛超过3到6个月的即为慢性疼痛,有些疼痛患者虽是只有三四天急性疼痛,但是在相应的卧床休息、药物治疗、静脉治疗后效果仍然不好,这种疼痛则很容易转为慢性疼痛。 

专家说,疼痛门诊最常接诊的慢性疼痛主要包括:脊柱关节相关疼痛,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膝骨关节炎、肩周炎等;神经痛,如三叉神经痛、枕大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肛周会阴神经痛等;顽固性癌痛;其他如下肢动脉闭塞、术后刀口周围疼痛、乳腺术后上肢肿胀等。 

骨关节炎多折磨中老年人,数据显示,65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为60%-70%,7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高达70%-80%,国内约有1亿骨关节炎患者。年轻人则常被颈椎病、肩周炎等困扰。 

神经痛几乎是最让人难以忍受的疼痛。常会出现撕心裂肺、刀割般的疼痛,包括被称为“天下第一痛”的三叉神经痛、“疼起来要命”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它指的是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的损伤和疾病所直接引起的疼痛,可能是无缘无故的自发痛,也可能是轻轻碰一下感到明显疼痛的“痛觉过敏”,甚至是连穿衣服都会痛得受不了的“痛觉超敏”。神经病理性疼痛并不是单纯的疼,它对生活的影响往往是多维的,很多人因此睡不好吃不好,焦虑抑郁。 

癌症也会伴随着让人难以忍受的疼痛。数据显示,在新发癌症病人中,约有25%伴有癌痛,75%的终末期癌症患者会被癌痛折磨,但我国只有30%到40%的癌症患者获得正规的抗痛治疗。目前,“抗癌+抗痛”已成为国际肿瘤治疗界的主流,研究发现,这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让癌症患者走得更远更好。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下一篇

别把疱疹性咽峡炎当成手足口病

2019-04-30 17:35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