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健康频道>贴图专区>大图> > 正文

青岛市居民冬季养生保健指南:冬季养生需静心

来源:青岛早报-- 2018-12-04 10:04:59 字号:TT

原标题:冬养需静心“赖床”有道理

冬三月是指公历的十、十一、十二这三个月,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6个节气,这三个月里的气候特点是寒冷、阴湿。冬季养生强调人必须遵循冬天的特点,通过调养精神饮食起居,来适应冬天的气候变化,以达到保养精神和元气、避免病邪侵害、健康长寿的目的。从本期开始,我们将推出“青岛市居民冬季养生保健指南”,今天将关注“精神调养”和“起居调养”。 

(一)精神调养 

冬天草木凋零,雨雪纷纷,触景容易使人抑郁不欢、心情压抑、过度消沉。在情志方面应顺应冬季“藏”的特性,保持精神安静、心情愉悦,应控制情志活动,即“勿过喜、过思、过忧悲、过惊恐”,若过度兴奋、激动或忧伤、焦虑,则易扰动体内潜伏的阳气,甚至使阳气耗散,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做到安神定志、清心宁静,才能使机体与外界环境保持相应平衡,才能养“藏”,从而达到减少疾病的目的。休息时听听音乐,回到家里做一些自己有兴趣的家务事,保持一份宁静的心绪,有利于蓄积能量,保养阳气。 

(二)起居调养 

1.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冬季,起居作息要注意保养内守之阴气,强调睡眠养生正当其时。早卧晚起,与太阳同步是冬季睡眠养生的要领。建议每天亥时(21-23时)休息,争取在子时(23时至次日1时)沉睡,因为子时阴气最盛,一阳渐生,此时睡觉,最能顺应阴阳消长之势,获得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蒙头睡觉会使被窝里的氧气越来越少、二氧化碳和不洁气体越积越多,醒后会感到昏昏沉沉、疲乏无力。除了保证夜间睡眠,午饭后可适当打个盹,但要避免睡时着凉。 

2.开窗换气 

冬季寒冷,居民多紧闭门窗保暖。但长期处在门窗关闭、使用取暖器的环境中,空气不流通、干燥且室内外温差较大,人们容易上火、便秘、尿黄,易患呼吸道疾病等。所以,要定期开窗,特别是早晨、午间要定期开窗,使空气流通,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同时,可将取暖器旁放盆水或使用空气加湿器,以增加湿度,以免室内过于干燥。 

3.日光浴 

冬天常晒太阳,有壮人阳气、温通经脉、壮骨补钙、祛除寒湿的作用,对患有关节炎、骨质疏松和腰腿痛的老人和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尤为重要,日光中的紫外线还能杀死皮肤上的细菌、增强皮肤的抵抗力。还可通过皮肤渗到皮下组织,对人体起到热刺激作用,促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 

4.防寒保暖 

天气寒冷使血管收缩,人们会出现头痛头晕,心慌不适,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病。冬季的防寒保暖非常重要。中医认为,手脚最容易受寒邪侵袭,因手脚为四肢末端,阳气最少。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皮下脂肪薄,保暖性差,寒邪易从脚下走。冬天对脚的保暖尤应加强,每晚用热水泡脚20分钟,长期坚持,不但能促进血液循环,解除疲劳,还能大大提高睡眠质量。此外,冬季保暖的同时也要因气温而异,避免穿衣过多过厚,矫枉过正,耗伤阳气。 

(记者王磊江 通讯员肖海青 )

相关链接 

冬季养生贵在养阳 

《黄帝内经》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短短几十字从生活起居到情志调养无处不及,简明扼要,这就是我们应该遵循的冬季养生原则。冬季“阳杀阴藏”,阳气闭藏于内,因此冬季的养生也要顺应这种阴阳的变化。“秋冬养阴”,就是说秋冬要维护人体阳气的收藏之势。冬季自然界阴寒之气旺盛,而人体的阳气蓄于内必虚于外,对形体、器官等有形物质的濡养作用也相应减弱。 

总之,冬季养生贵在养阳,力避寒湿,要尽量减少阳气的消耗,保养精气,穿着上要去寒就温,起居上要早卧晚起,运动要以静为主,少做剧烈的活动,尽量降低人体的新陈代谢,精神上要平和,使情志藏而不露,勿大嗔大悲大喜。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

-
-

-